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有一种技术就像风口上的猪,说的是全固态电池。这个名字听起来像是理科生瞎折腾,实际上却是行业所有玩家争先恐后要握在手里的杀手锏。自2020年以来,各个车企都在偷偷摸摸地秀肌肉,生怕被对手抢了先机。比亚迪宣称,2027年能让自家的固态电池上车做示范,奔驰则表示2025年就让EQS原型车提前轧马路。但这两家,除了PPT和新闻稿,真刀实枪的路试消息少得可怜。如果换成世界杯水平,一切还停留在赛前热身。
结果奇瑞笑出了声。早在2024年上海车展,他们就像炫耀新买的鞋一样,把全固态电池样品切割展示掏了出来。光看展台还不解渴,下半年又在星途星纪元ET上开始了真实路测。比亚迪的“有望”,奔驰的“规划”,都在奇瑞的轮胎印下面吃灰。最近,星纪元ES又在路边被网友撞见测试车,奇瑞的节奏就像喝了两瓶红牛,根本停不下来。两台测试车都冠以“星途”品牌,大概率在奇瑞的家族里,星途会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主角。
更有意思的是实验室的幕后故事。奇瑞这次采用了国轩高科的电芯,不过也有人猜测后期量产的时候会用自家的“得壹电池”,没准还是师出同门。根据官方描述,这款固态电池能量密度高达600Wh/kg ——直接是主流液态电池的2到3倍,理论续航能干到1500公里,说得跟插一次电能从北京飙到上海还剩电似的。不只是跑得远,还支持6C以上超级快充,等于你一杯咖啡的时间,车早就蓄势待发了。
按奇瑞的规划,第一步是2026年小规模定向运营,搞点有钱人士开开头,第二步是2027年批量上市,让大家都能摸到这玩意。按照目前的技术和成本,全固态电池的第一阵风必然吹向高端车,毕竟,科技树刚点亮的时候都先让金主体验扫地僧套餐。但如果技术能跨过成本、稳定性这两座大山,彼时电动车就真有望一脚踹翻燃油车的饭碗,把汽车行业玩成一盘新的棋。
固态电池为何会被当做“新一代救世主”?因为它堪称电池界的“扭转乾坤”。以往的液态电池,续航妥协,安全就打折,快充稍快一点就有自燃的风险。固态电池用固体电解质取代液态,一下子让安全性、能量密度、快充三大痛点一起刷了榜首。这下不光是续航翻倍,还能让夏天的地下车库少一份自燃传说,电动车终于可以正面硬刚燃油车了。
当然,世上没有完美的技术。固态电池贵得像艺术品,造一块电池能买半个车。各家在实验室里鼓捣得热火朝天,真正能规模生产、用得起的还在路上。不仅如此,材料工艺、批量一致性,每一关都像过冬的长城,考验厂家的技术硬实力。奇瑞敢于在公开场合让星途真车上路,也算是勇气与技术的联合宣言。这个动作不仅是试水,更是高调宣战:奇瑞要做第一个把固态电池带上中国马路的狠角色。
从上海车展亮相,到连续路试,再到网友实拍测试车,奇瑞抢跑的逻辑一目了然。别人还在纸上谈兵,他先行一步,不怕犯错。传统车企被认为思维僵化、技术落后,但奇瑞这次完全刷新认知。这种打法,既有“国产汽车要争气”的豪情,也透露出中国制造“敢为天下先”的气概。谁能想到,那个被无数人吐槽的奇瑞,竟成了新能源固态电池赛道的冲锋兵。
未来如何?如果固态电池能像智能手机一样迅速降价,用上普通家用车,电动车一夜之间变成“真正的车”。别说奔驰、比亚迪,整个行业都会被改写。奇瑞这次,不只是蹭风口那么简单,他们是真的想在技术上强硬一把,为新能源行业贡献里程碑式突破。
话说回来,创新永远是靠少数几家脑子不正常的公司推动。奇瑞能否率先把固态电池推向市场?能否用商业量产和实际体验打破质疑?这些都值得每一个关注新能源汽车的人点根烟,静静观望。好事将近,也许真的是奇瑞带头,把汽车行业这潭死水搅活了。
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