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汽车产业版图再添新势力——陕西以175.4万辆的汽车产量强势跻身全国第七,较2023年跃升三位,成为西部汽车产业集群的“黑马”。更亮眼的是,其新能源汽车产量达119.8万辆,占全国近1/10,稳居全国第三;出口量更是暴涨215%,以23.78万辆闯入全国前十,成为全球汽车产业不可忽视的“陕西力量”。
从“追赶者”到“领跑者”:比亚迪成核心引擎
在陕西汽车工业40强榜单中,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以1292.3亿元营收高居榜首,远超陕重汽(610.9亿元)和西安吉利(341.1亿元)。作为比亚迪全国最大单一工厂,西安基地日产能达4000-4400辆,2024年产量突破107万辆,占比亚迪全球总产量的1/4。这一成绩背后,是比亚迪在电动化领域的持续深耕:全年研发投入542亿元,推出“第五代DM技术”和“e平台3.0Evo”,实现油电同速与智能驾驶的突破 。
“双链驱动”:重卡与新能源乘用车并驾齐驱
陕西汽车产业的崛起,离不开“双链协同”战略:
新能源乘用车链:以比亚迪为龙头,带动西安弗迪电池、延锋汽车内饰等40余家配套企业聚集,形成“整车+三电+智能网联”的全产业链布局。2024年,西安经开区泾渭工业园产值首破千亿,吉利西安基地90秒下线一辆新能源车,产能与效率同步跃升 。
新能源商用车链:陕汽重卡凭借36年海外深耕经验,占据中国重卡出口20%份额,中亚市场占有率超40%。其新能源轻卡智云S300上市即引爆市场,带动商用车板块销量增长400% 。
出口狂飙:从“借船出海”到“全球建厂”
陕西汽车出口的爆发式增长(四年增长8.5倍)背后,是“技术+市场”双轮驱动:
技术出海:比亚迪、陕汽的新能源车型适配全球多元需求,如陕汽德龙系列重卡在中亚市场以高性价比突围,比亚迪电动大巴登陆欧洲市场。
产能出海:2024年陕西车企海外建厂加速,通过中欧班列(西安)出口整车2万辆,贸易值达198.7亿元,较2017年增长近千倍 。
未来挑战:如何从“规模领先”迈向“技术制高点”?
尽管成绩斐然,陕西汽车产业仍需突破三大瓶颈:
品牌溢价不足:除比亚迪外,本土品牌多聚焦中低端市场,高端化进程缓慢。
智能化短板:自动驾驶、车规级芯片等核心技术仍依赖外部供应,本土企业研发占比需提升。
区域协同不足:宝鸡、咸阳等地的零部件企业尚未与西安整车厂形成深度联动,产业链韧性待加强。
从“制造”到“智造”,陕西汽车产业正以新能源为矛、以开放为盾,书写着“弯道超车”的传奇。若能在技术创新与全球布局上持续发力,这座西部省份或将成为中国汽车工业下一个“现象级样本”。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