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中部的这个省份,正静悄悄地变成了中国新能源车的超级生产基地,甚至有人开始把它叫作“东方底特律”。从电池到整车的生产,再到智能驾驶技术,以及出口到海外的国产豪华车,都是在这里逐步展开。
这可不是夸夸其谈,而是真真实实地进行产业大转移。过去,汽车城的名号属于吉林长春和上海安亭,但现在,湖北正用真本事重新定义这个格局!
说起造车,得提提武汉,这地方不仅是东风汽车的总部所在,而且还汇聚了小米汽车、路特斯、岚图、小鹏等等一大批新能源品牌。
特别是小米,SU7这款车的大部分产能,都是依托于北京和武汉两大基地完成的,这背后可是有湖北那边成熟的产业链和强大的制造实力撑着。
要是觉得这还不够“炸”的话,咱们再来瞧瞧十堰,这座因为汽车发展而崛起的城市,曾经可是被称为“中国卡车之都”,现在正逐步转型,成为新能源商用车的核心基地。
比亚迪在这里砸下百亿级的大项目,主要用来生产新能源的零部件和整车,而从传统燃油车向电动车转型的东风,也把不少研发和制造的工作都放在了湖北!
湖北的“野心”可不止于此,2023年,湖北的汽车产量达到了215万辆,其中新能源车的产量比例超过了20%,这个数字还在快速攀升,湖北的目标是到2025年,让新能源车的产量突破100万辆!
为什么偏偏选湖北?其实啊,原因说白了也不难理解!
嘿,说到湖北,那位置简直太“潮”了!它在中国的正中间,九省交汇处,物流成本也相对低一些,出去辐射的市场那可是广得很!
湖北的工业底蕴很扎实,从钢铁、零部件到机械制造,都具备完整的产业链配套能力,几乎没人能比得上!
政府扶持得特别给力,湖北从省里到市里,都在拼命吸引投资、制定优惠政策、打造产业园区,甚至出现了“链长制”——一个领导专责一条产业链,从引入电池企业到招揽整车厂,全部全程跟踪,力度空前!
在这些事例中,最令人关注的,莫过于湖北的“转型故事”了。不同于一些老工业基地被时间淘汰的走向,湖北是提前谋划、果断调整方向,成功实现了跨越。
从燃油车转向电动车,从传统制造迈向智能网联,湖北没落后,反倒在换道超越、抢先一步!
比方说,岚图这个高端电动车品牌就是东风汽车在武汉搞得,它的工厂还能按照客户需求定制,用户一下订单,生产线才开始动,整个到交车最快也就20天左右。
再比如路特斯,曾经的世界一流跑车品牌,现在它的全球智能工厂安家在武汉,生产的纯电动SUV不仅在国内热销,还出口到欧洲和东南亚地区呢!
甚至一些你没想到的企业,也开始在湖北伸展新能源的羽翼,比如格力电器在洛阳建了个新能源汽车基地,宝武钢铁集团也在研制专门为电动车用的钢材。各行业跨界合作,链条联动,湖北正用实际行动展现“新能源生态”这个概念!
十几年前的日子里,湖北特别是武汉,已经是中国汽车制造的重要基地之一。东风雪铁龙、东风本田、东风日产这些合资品牌的存在,为湖北打下了坚实的汽车工业基础。
随着电动化和智能化的趋势逐渐铺开,湖北没有坐以待毙,反倒积极迎接新时代的挑战!
大约在2016年左右,湖北就开始大力引进电池、电控和电机这些“三电”相关企业,宁德时代、中创新航、亿纬锂能等电池行业的巨头都纷纷落户湖北,而国轩高科、赣锋锂业也都在湖北建立了工厂。
光谷,这是个别提都不能忘的名字。作为中国最早一批国家级高新区,光谷不仅制造光纤,还在智能网联、人工智能、高精度地图这些领域悄悄耕耘。这些技术,正是未来智能汽车的关键所在!
湖北的目标可不止是搞汽车,更多的是想打造“聪明的车”。百度和华为在武汉搞了挺大的自动驾驶测试基地,小米汽车的研发中心也在光谷扎根了!
这就代表着吧,将来你坐的无人车,恐怕最先是在武汉的街道上“试车”呢!
不过,湖北也遇到不少难题,比如说传统燃油车的产能怎么顺利过渡这些实际问题,但湖北的办法是敢面对,抢占先机,搞好整合。
比方说,湖北正全力推进“汉孝随襄十”汽车走廊建设,武汉专注于研发和乘用车,十堰则聚焦商用车,襄阳专心于测试和智能网联技术,随州还有孝感则负责零部件配套。就像一支超级团队,各有分工又互相协作,搞得风生水起!
湖北的逆转,其实就是咱们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从靠外资合资到自主品牌崛起,再到从传统制造走向智能制造,历经国内市场到走向全球出口,湖北走的这条路,恰好反映了中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一条实践之路!
湖北这个曾经被不少人小觑的中部省份,现在用实力告诉大家,在新能源这块儿,它早就不仅仅是跟在后头了,而是拼命冲刺、勇敢领跑!
参考信源:
活力中国调研行|湖北:“向上曲线”的背后,藏着啥子“活力算法”?来看中国青年报2025年09月10日19点39分的报道!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