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超豪车能否复制顶级圈层的专属感,长城实验背后的社会冲突

夜色沉沉,保定城外的某个车间里,电焊灯光在劳斯莱斯幻影的骨架上跳跃。旁边静卧着一辆法拉利SF90,车身拆解得只剩残骸,却丝毫不减它先前那种“钱味”。白大褂工程师在厚厚蓝图间低声交流,嘴里蹦出来的全是微米级、材料学,偶尔夹杂一句“这V8能不能再激进点?”车间门外有人等候,据说是招标方的代表,脸上的表情,全写满了对未来百万元级国产超豪车的“期待”与“焦虑”。别误会,这不是“汽修厂里拆二手豪车炒作新牌子”,而是长城汽车“超豪车BG品牌”在悄然酝酿的现实现场。

如果你是这场“超豪华国产梦”的参与者,现在要面对一个很反直觉的问题:主流汽车厂做超豪品牌,真正难的是什么?是发动机能不能冲出爆表马力,还是工艺能不能抠到豪门级别,还是把一帮穿得比宾利还贵的用户聚起来,一起喝咖啡拍小红书?你会和那些把“超越仰望”“对标兰博基尼”的口号说得满天飞的创意团队碰面,用奢华的词汇把现实细节一一包装起来,直到最后,不可避免地陷入“豪华是种体验,还是一种标签”的迷魂阵里。

国产超豪车能否复制顶级圈层的专属感,长城实验背后的社会冲突-有驾
国产超豪车能否复制顶级圈层的专属感,长城实验背后的社会冲突-有驾
国产超豪车能否复制顶级圈层的专属感,长城实验背后的社会冲突-有驾
国产超豪车能否复制顶级圈层的专属感,长城实验背后的社会冲突-有驾
国产超豪车能否复制顶级圈层的专属感,长城实验背后的社会冲突-有驾

回到事件本身。长城汽车用一纸招标书,把“国产超豪车”的剧情正式拉到硬核现实。时间是2025年8月20日,长城控股招标中心发布了“超豪车BG品牌用户活动项目”,要求全球供应商亮出资历,要有过服务劳斯莱斯、爱马仕、甚至LV的硬通货经验,不是带几场自媒体直播就能入局的那种。长城还推出了全新事业群BG模式,魏建军挂帅,技术、内容、运营各路干将到齐。品牌独立,完全跳出哈弗、坦克老路,只做“小批量”“极高端”。定位,直白到有点战斗:“这就是汽车行业的天花板”,主攻超跑、D+级轿车。更关键的是,长城手里不是空想。实打实买了劳斯莱斯库里南、幻影、法拉利SF90拆解研究,研发自家4.0T V8,刀刀都往微米级控制精度上走,说得直白,就是想用自主标签碰一碰世界造车顶级门槛。

你以为这只是造一辆新奇豪车?可在细节里,长城对用户运营的想象甚至比造车还激进。供应商要做私密品鉴会、艺术沙龙,年度盛典一站不能少,把奢华酒店、宾利和迈巴赫车队统统拉进来,《小红书》、《私域App》内容矩阵要定制得能让“豪华”二字直接变成触觉体验。这不是老派卖车,是顶级圈层的社交新实验。投标方要证明能服务得了LVMH、保时捷,那不只是讲故事,是真有跟这些顶级品牌打过交道。整个服务链,全流程支撑,团队核心成员得有8年老司机资历,物料工厂自有,外包都不信。

拆开来看。这事的难度比修一台发动机要高——如何让豪华成为可交付的体验,不是墙上一句“高端大气上档次”,也不是线下来一场自助大餐就能解决的问题。要把“用户活动”做成顶级体验,就得掌握两个技能:一是懂得人是真的在意哪种“独一无二”、哪种“圈层归属”;二是有办法让豪车背后的故事、个性和文化符号变成社交资产,而不只是车库里的一堆金属和数据。

但大厂的新实践总是混合着现实的复杂性。用业内朋友常挂嘴边的话,“你做一场私密品鉴沙龙,来的是一群年入千万、周围都是保姆和律师的用户,他们最怕的不是车不好开,是现场‘尴尬’,体验不像巴黎时装周那样舒服。”超豪华品牌运营,最怕的不是没钱砸,是没氛围,没文化,没真正的故事。所以,从劳斯莱斯和法拉利那里买来拆解样车,看似是技术积累,其实反而是最大风险——如果没办法消化顶级底盘传感器里写满的机械信仰和历史沉淀,那就只剩一句“国产都能抠到微米了”,还谈什么天花板。

后面的戏码更值得推敲。比如,长城要求的“KOC/KOS深度运营”,本质是要用精准数据找到真正的高净值车主。这不是卖牛奶那样简单划分客户画像,而是得懂得,每一个买一辆超豪车的人,社交平台里的发言、车库里的藏车、以及每一次“晒身份”的艺术,哪个节点能激起他的圈层认同感。品牌-用户内容共生生态,说白了,就是让用户把自己的生活也变成豪华体验的一部分。这里头,比新发动机还难造。

当然,有些细节也挺幽默。如果要证明团队成员服务过保时捷、LVMH,你得先拿出材料,不然写“见过大世面”都成了笑话。招标要求独立物料工厂,这在国产圈里还挺稀有,毕竟主流做法都是“串门打工”,谁家真的把服务做到金字塔顶?唯一确定的是,后续不缺各种“沸点推文”:办公室里坐着爱马仕供应链专家,突然接了趟哈弗车主电话,问:能办分期吗?——这听起来就像黑色喜剧的剧本开头。

说到底,超豪华品牌的难题,不在于工程师会不会造V8,而是裁判和观众愿不愿意给“国产天花板”一次机会。长城这波操作,是千亿级汽车集团第一次把“豪华社会实验”交给一纸招标书和一串高端名词。至于最后的成败,是不是买得起法拉利的人会转身去买一辆“自信汽车”,要看——豪华到底是买来的,还是圈层里自然生长出的?你觉得,国产超豪车的“专属感”,真能从制造到运营全链路拷贝成功吗?或者,豪华的意义,早已不是百万元堆叠和四条V8活塞能解决的了?

反正,在这场没有剧本的实验里,下一个提问轮到你。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