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车陷入运潮!老百姓最实惠的出行方式,会消失吗

曾经挤得像沙丁鱼罐头的公交车,如今却面临全国性“停运潮”。

广州半年砍掉32条线路,重庆部分线路乘客从1500人暴跌至不足300人,河南商丘因补贴缩水停运10条线……

这个老百姓最实惠的出行方式,为何沦落到这般田地?

答案很简单:跑一趟亏一趟

公交车陷入运潮!老百姓最实惠的出行方式,会消失吗-有驾

公交车每开1公里成本5.7元,票款收入仅3.2元,相当于每公里倒贴2.5元

杭州公交一年亏1.5亿,苏州公交财政补贴后仍倒贴近5000万。

坐车的人越来越少,客流量比十年前高峰期暴跌60%,空荡荡的车厢和站台成了日常风景。

私家车、电动车、网约车疯狂抢客,地方财政补贴却断崖式下降。

当“公益”扛不住“生意”,公交车要么消失,要么自救。

而它的选择,出乎所有人意料……

广州公交集团在半年内停运了32条线路

第一批19条线路被取消运营,仅10天后,第二批5条线路紧随停运。

这些线路曾承载着上班族通勤、学生放学、老人买菜的生活轨迹,如今只剩下褪色的站牌和空荡的车道。

类似的剧情在全国蔓延:济南停运8条线路,其中一条连接新老城区的线路因日均客流不足50人被迫关闭;河南商丘因财政补贴覆盖不了亏损缺口,10条线路一夜消失。

公交公司停运的理由出奇一致:亏不起了

杭州公交集团2024年营收15亿元,净亏损却高达1.5亿元;苏州公交更惨,营业成本是收入的12倍,财政紧急输血后仍亏损4864万元。

全国公交行业每年运营成本超过2000亿元,但收入窟窿越撕越大。

最直接的伤口是客流塌方,全国公交客运量从2014年巅峰期的781亿人次,跌至2024年的386亿人次,相当于十年间蒸发了一半乘客。

路上跑的私家车已达2.6亿辆,网约车日均订单2000万单。

它们像抽水机般吸走公交的刚需人群。

短途出行被电动车取代,长距离通勤转向地铁,网约车则精准收割“赶时间”的年轻人。

公交车站里只剩下刷老年卡免费乘车的老人,而免费政策进一步削薄了公交公司的票款收入。

地方财政的补贴退潮让情况雪上加霜。

河南商丘公交曾依靠补贴覆盖70%亏损,如今补贴只能填平40%缺口;西安2024年公交补贴预算直接削减15%。

一些小城市公交公司连工资都发不出:辽宁建昌县公交司机被拖欠半年工资,30%司机被迫离职;黑龙江漠河公交因“贷款还不上、电费交不起”发出停运公告。

为活下去,公交车开始“不务正业”。

武汉公交集团把闲置的公交车变成“夜间快递车”,替电商运输包裹,每月增收50万元;

南京503路公交每天下午3点变身“生鲜专线”,把六合的草莓、活鱼装进货舱,2.5小时直达城区菜市场,比传统快递快12小时;

郑州公交更与顺丰达成合作,300多辆夜班车深夜拉货,38处修理厂改造成快递分拣中心。

另一些城市把公交车变成“网红打卡点”。

南昌推出“红色旅游公交”,车厢贴满革命历史照片,串联八一起义纪念馆和革命烈士堂;洛阳牡丹节期间,“牡丹号”公交满城巡游,连扶手都缠绕丝绸牡丹花;

湖北枣阳公交公司甚至推出婚庆专车,新人用新能源公交车当婚车,车厢挂满彩带,亲友团一路欢歌,500对新人为此埋单。

技术革新也在重塑公交的生存逻辑。

重庆试点“公交出租车”:乘客用APP预约,系统自动规划路线,公交车绕开冷门站点直奔预约点,乘客满意度超90%;

杭州用大数据优化线路,能耗偏差率压到3%以内;广州公交集团靠非票收入逆袭,物流和能源业务贡献44%营收,反哺亏损的公交主业。

政策底线依然清晰。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白纸黑字要求“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2025年新政策对更新新能源公交每车补贴8万元。

郑州一场行业论坛上,99.7%的参会企业已全面电动化,25项智能黑科技被装上新车,从防碰撞系统到失能司机紧急制动,公交车正变成移动的“装甲运兵车”。

公益与生意的天平仍在摇晃。

当兰州取消老人无限次免费乘车、沈阳废除135次月票卡时,骂声涌向公交公司。

但很少有人算过账:沈阳月票卡70元包135次,若按单次2元计费,上班族通勤成本将从70元跳涨至超100元。

涨价能补亏空,却可能赶走更多乘客。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