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今天还在讨论买车是选纯电动还是混合动力更划算的时候,一个似乎还很遥远的技术已经悄悄来到了我们身边。
一汽红旗,这个我们再熟悉不过的汽车品牌,最近展示了一款非常特别的红旗H5,它不加油,也不用长时间充电,而是通过加注氢气来行驶,行驶过程中唯一排放出来的就是可以饮用的纯净水。
这听起来有点像科幻电影里的场景,但现在,这台实实在在的氢燃料电池版红旗H5已经亮相,这不禁让我们思考,这种被誉为终极环保方案的汽车,离我们的日常生活到底还有多远?
它究竟是一次真正的技术革命,还是一场展示实力但短期内难以普及的“技术秀”?
首先,我们来看看这台车本身。
红旗H5作为一款中型轿车,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很高,它的动力选择非常丰富,从传统的燃油版,到节省油耗的油电混合版,再到可以上绿牌的插电混合版,可以说是应有尽有。
而现在,氢燃料电池版的加入,让红旗H5成为了一个集齐了目前主流动力形式的“全能选手”。
从外观上看,这台氢能版和我们常见的普通H5几乎一模一样,标志性的“高山飞瀑”式前脸设计,气派十足,贯穿式的尾灯在夜晚也很有辨识度。
唯一的区别,就是在车尾低调地增加了一个“FCEV”的标识,这个缩写代表的就是“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用一种内敛的方式表明了它与众不同的身份。
然而,这台车的“身价”可一点都不低调。
目前在售的普通红旗H5,起步价格在16万元左右,是一个相对亲民的选择。
但是,氢燃料电池车的成本却完全是另一个概念。
我们可以参考一下市场上其他几款同类车型,比如东风日产启辰推出的氢境版,售价高达99.88万元;韩国现代的NEXO,价格也在80万元上下;丰田的Mirai,同样要75万元左右。
有了这些参考,我们就能大概预估到,这台红旗H5氢能版的价格,恐怕也会接近百万元级别。
花上近百万去购买一台外观和十几万的H5差不多的车,这背后的技术价值,显然才是它真正的核心所在。
那么,它到底先进在哪里?
关键就在于它的动力系统,一套由一汽集团完全自主研发的第二代燃料电池技术。
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方式来理解氢燃料电池车的工作原理。
它就像一个“随车携带的小型发电站”。
传统的纯电动车,需要从电网充电,把电能储存在电池里。
而氢燃料电池车,则是将高压氢气作为“燃料”储存在车上的储氢罐里,在车辆行驶时,氢气在燃料电池电堆中与空气里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直接产生电能,用来驱动电机,而这个化学反应唯一的副产品就是水。
整个过程安静、高效,并且实现了真正的零污染。
一汽这次公布的技术有两个非常亮眼的突破。
第一,是它的“体积比功率密度”达到了694瓦/升,比上一代技术提升了整整40%。
这个专业术语听起来可能有些复杂,但我们可以打个比方:如果说第一代技术像一个老式的大冰箱,能提供一定的电力,那么第二代技术就像一个体积小巧的微波炉,却能提供同样甚至更强的电力。
这意味着整个燃料电池系统的体积可以做得更小、重量更轻。
这对于汽车设计来说至关重要,不仅能减轻车身重量,还能为乘客舱和后备箱腾出更多宝贵的空间。
第二个突破,对于我国北方地区的消费者来说意义重大,那就是这套系统能够在零下30摄氏度的严寒天气里实现快速启动。
这是过去氢燃料电池技术面临的一大世界性难题。
因为化学反应会产生水,在极度寒冷的环境下,这些生成的水很容易结冰,从而堵塞燃料电池内部的精密结构,导致车辆无法工作,就像冬天家里的水管被冻住一样。
一汽能够攻克这个难题,说明其在材料科学和热管理系统方面取得了关键进展,这让氢能汽车摆脱了“过不了山海关”的尴尬,具备了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推广使用的潜力。
从公布的车辆申报信息来看,这台氢能H5的驱动电机最大功率达到了210千瓦,换算成马力大约有285匹,动力性能相当不错,最高时速可以达到180公里。
不过,由于它需要携带沉重的储氢罐和一整套复杂的燃料电池设备,它的整备质量也达到了2.4吨以上,这几乎是一台大型SUV的重量。
在续航方面,早期公布的一个型号显示其续航里程为400公里。
这个数据在今天看来可能不算特别突出,但氢能源车最大的优势在于能源补充的速度。
给它加满氢气,整个过程和去加油站加油差不多,只需要三到五分钟,这就完全消除了纯电动车主普遍存在的充电等待焦虑。
分析到这里,一个核心问题就浮出水面了:既然技术如此先进,为什么我们说它目前更像是一场“技术秀”,而不是能立刻普及的商品呢?
原因主要有两点,非常现实。
第一是成本,近百万的售价,已经远远超出了普通家庭的购车预算,这个价格足以购买任何一款主流的豪华品牌汽车,或者顶配的新能源旗舰车型。
高昂的成本主要来自于燃料电池电堆中需要使用铂金这样的贵金属作为催化剂,以及制造能够承受超高压力的储氢罐,其工艺极为复杂,短期内很难将成本降下来。
第二,也是更关键的制约因素,是配套基础设施的极度匮乏。
我们都知道,电动车需要充电桩,而氢能车则需要加氢站。
相比于已经遍布城市各个角落的充电桩,加氢站的存在堪称凤毛麟角。
根据统计数据,截至2023年底,全国建成的加氢站总数也仅有400座左右,而且其中大部分还不是对社会私家车开放的商业站点,主要服务于公交车、物流车等特定线路的商用车辆。
这就造成了一个很尴尬的局面:就算你买得起车,也很可能面临找不到地方“喂养”的窘境。
这就像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没有足够多的车,企业就没有动力去大规模建设加氢站;而没有便利的加氢网络,消费者自然也不会考虑购买氢能汽车。
因此,一汽红旗在这个时间点推出氢燃料电池版的H5,其战略意义要远远大于它的市场销售意义。
这更像是一次向外界展示肌肉的“阅兵式”,它清晰地表明,在氢能源这条代表着未来的技术赛道上,中国的汽车工业不仅没有落后,反而已经掌握了核心的自主技术,拥有了与国际巨头同台竞技的实力。
这背后,也体现了国家在能源安全和产业升级方面的长远布局。
发展氢能源,可以利用我国丰富的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来制取氢气,从而逐步降低对进口石油的依赖。
所以,像一汽这样的国有龙头企业率先投入研发,正是在为国家的未来能源战略铺路。
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而言,这台红旗H5氢能版更像是一个科技展品,让我们看到了未来汽车的一种可能性。
它让我们知道,除了眼前的电动化,还有一条通往终极环保的道路正在被开拓。
但在现阶段,如果真的要买车过日子,选择技术成熟、价格合理、使用方便的燃油版或者混合动力版,依然是更为现实和理智的选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