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狂飙17万公里,蔚来单方面取消终身权益是否合法?

一位开着蔚来跑遍中国犄角旮旯的车主,最近成了新能源圈的焦点。他一年行驶17万公里,足迹遍布全国,却突然被蔚来收回终身免费换电、终身质保等核心权益。更戏剧性的是,这位老哥据说已离婚,吃住都在车里,靠着车主权益满世界流浪。当车企的"终身承诺"遇上极端用户,这场冲突暴露了新能源服务条款中哪些隐秘陷阱?

一年狂飙17万公里,蔚来单方面取消终身权益是否合法?-有驾

事件回顾:当"终身权益"遭遇高里程车主

2020年花费近60万元购车的高先生,看中的正是蔚来"终身免费换电""终身质保"的承诺。他的蔚来ES8在过去一年狂奔17万公里,相当于每天行驶450公里,车轮碾过全国32个省份、311个城市。另一位车主王先生更夸张,两年累计35万公里。

一年狂飙17万公里,蔚来单方面取消终身权益是否合法?-有驾

蹊跷的是,《蔚来车主基本权益告知书》中仅规定营运、竞技等特殊用途可收回权益,却未约定任何里程限制。车主质疑:"若蔚来能证明我违规运营,收回权益我认",但车企仅以"远超行业标准"为由单方面毁约。客服承认所谓"行业标准"并无具体数值,这场纠纷由此埋下法律争议的伏笔。

契约精神的崩塌:车企单方面毁约的合法性争议

北京市中伦文德律师事务所刘芬宇律师指出关键矛盾:蔚来铺天盖地宣传"终身不限里程",实际却用模糊的"日常使用场景"剥夺权益,涉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0条关于"不得作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宣传"的规定。

一年狂飙17万公里,蔚来单方面取消终身权益是否合法?-有驾

更值得玩味的是举证责任倒置问题。车主行驶证明确标注"非营运",而蔚来既未发现网约车接单记录,也无法证明车辆用于合同禁止的竞技、试验等场景。法律界普遍认为,在缺乏明确违约证据时,车企依据主观认定的"行业标准"修改合同条款,已构成单方面违约。

新能源服务的"文字游戏":消费者如何避坑?

细究蔚来《权益告知书》,"终身"二字背后藏着三重玄机:其一,"日常使用"这类模糊表述赋予车企极大解释权;其二,换电站持续亏损背景下(2023年蔚来全系降价3万并削减新车主权益),企业有动机通过"节流"转嫁成本;其三,早期宣传中李斌曾高调宣称"用户3年省出一辆宝马X3",与如今对高里程用户的清算形成鲜明反差。

一年狂飙17万公里,蔚来单方面取消终身权益是否合法?-有驾

车主们吐槽的"宣传时不限里程,用多了又说玩不起",恰恰揭露了新能源行业普遍存在的承诺通胀现象。当车企的营销话术与合同条款出现温差,最终往往是消费者为"薛定谔的权益"买单。

维权指南:消费者如何守住合同底线?

面对可能存在的服务陷阱,消费者可分三步自卫:购车前要求销售书面明确"终身权益"的具体限制条件,特别警惕"最终解释权归厂商"类霸王条款;纠纷发生时完整保存行驶记录、客服沟通录音等证据链;法律途径上可依据《民法典》第496条主张格式条款无效,或向消协投诉施压。

结语:车企的承诺,不该是"薛定谔的权益"

当那位以车为家的车主点亮中国地图时,他或许没想到自己会成为测试车企承诺含金量的"压力样本"。这场纠纷的本质,是资本精算与用户信任的碰撞——"终身"不该是销售话术里的装饰品,而应是烙在合同里的铁律。毕竟,再炫酷的换电站,也换不回消费者被透支的信任。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