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又整活了。
或者说,在这个掀桌子大赛里,吉利终于不装了,摊牌了,开始跟着一起发疯了。
最近这个银河M9,讲真,单看那些宣传稿,什么大六座SUV,什么智能预判,什么千里浩瀚H5方案,都让人感觉有点疲劳。就像你连续看一个月成功学大师的演讲,最后脑子里只剩下四个字:能不能滚。因为这些词儿,什么NOA,什么智能座舱,什么AI大模型,在2024年已经成了一种通货膨胀,跟“遥遥领先”一样,属于一种品牌方自嗨的压缩毛巾,看着一大坨,真泡到水里,也就那么回事。
但这次,我仔细看了看银河M9所谓的“黑科技”,发现味道有点不对了。它不是在做加法,它是在修仙。
先说那个号称“车位到车位”的城市无图NOA。这玩意儿的终极奥义是什么?不是让你在四环路上优雅地自动跟车,那玩意儿三年前的电车都能做到,不稀奇。它的核心价值,是让你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面对一个陌生的停车场,尤其是那种反人类的地下立体车库时,你的精神状态还能保持稳定。
让我们来构建一个场景。你,一个中年男人,开着这台5米2的大家伙去一个三线城市的万达广场,地下车库的灯光昏暗得像盘丝洞,路标模糊得像你逝去的青春。这时候,一个穿着保安制服的大爷,叼着烟,用一种看傻子的眼神,给你指了一个犄角旮旯里的断头路车位,旁边还停着一台加了宽体的改装锐志。
换做以前,你心态已经崩了。你开始怀疑人生,怀疑自己为什么要买这么大的车,你甚至开始怀念当年骑着二八大杠的自由。但现在,银`河M9告诉你,别慌,坐下,基本操作。你只需要在外面点一下手机,这台车自己就进去了,像一个喝醉了但走直线特别稳的俄罗斯大汉,一把就给自己塞进去了。
这个叫什么?这个不叫自动泊车,这个叫“任意门”。它解决的不是技术问题,是面子问题,是家庭和谐问题。你老婆孩子在旁边看着你表演“指尖泊车”,只会觉得666,而不是看着你在车里手忙脚乱,嘴里嘟囔着听不清的脏话。
所以说,自动驾驶的关键,从来不在特斯拉,而在中国的老头乐和保安大爷。只要你的系统能预判大爷的走位,能理解保安的手势,那你才是真的“悟了”。吉利这次吹的牛皮,什么星睿智算中心,什么激光雷达,都是在为这个终极场景服务。它们不是在堆料,它们是在堆“功德”,在渡劫。
再说那个Flyme Auto 2 AI座舱。我一开始看到“主动服务”,什么孩子哭了放儿歌,老人上车主动问好,我的第一反应是:坏了菜了,又一个爹上车了。
我作为一个中年人,车对我来说,是一个庇护所,是一个可以让我安静抽根烟、听听郭德纲的地方。我不需要一个AI管家来教我怎么带娃。
但后来我一想,诶,不对。这个功能的本质,不是“服务”,是“甩锅”。
想象一下,你带着全家老小出门,你儿子在后排哭得震天响,你老婆在副驾不停地念叨,你岳父在后面指挥你开车。这时候,你的精神状态就像道诡异仙里的李火旺,随时可能崩溃。而银河M9的AI座舱,它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孩子一哭,它“啪”的一下,自动开始放《孤勇者》,声音还给你开到最大。
这时候你老婆问你,怎么回事?你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是车,是车干的!它自己检测到的!
你看,矛盾瞬间转移。从一场家庭内部的人民战争,变成了一场人机大战。你,从此解脱了。这才是智能座舱的玄学。它就像一个金钟罩铁布衫,把你和家庭琐事隔离开来。这种感觉,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它不是冰冷的机器,它是你的战友,是帮你挡枪的兄弟。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事实就是如此,所有车企都在卷智能,卷配置,但大家好像都忘了,科技的终点,不是让车变得多聪明,而是让人可以心安理得地犯懒,理直气壮地“蠢”。
吉利这次,似乎有点开窍了。它把所有花里胡哨的技术,都指向了一个非常民粹的目标:让你在家人面前,显得特别牛逼,特别从容,特别省心。它不是在卖一台车,它是在卖一种“家庭地位稳定器”。
至于那个多屏联动,前排导航划到后排,中控视频甩到副驾,这些都是锦上添花的东西。核心就是,它把那些可能引发家庭矛盾的场景,都提前用代码给预判了,然后用一个看似智能的解决方案,把责任从你身上挪开。
所以,银河M9搞的这些东西,到底是不是黑科技?
是,也不是。
说是,因为实现起来确实复杂。说不是,因为它的出发点极其简单粗暴,简单到有点耍流氓。它深刻洞察了中国家庭用户的核心痛点:开车累,停车烦,带娃难。然后用技术把这些痛点一个一个包起来,做成一个糖衣炮弹,喂给你。
我还是那个观点,现在的汽车市场,已经不是请客吃饭了,是你死我活的黑暗森林。如果说之前别家是把蛋糕端走了,那银河M9这种玩法,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它不跟你谈什么品牌文化,不跟你聊什么驾驶乐趣,它就告诉你:我能让你在家里的地位,提高那么一点点。
就问你怕不怕?
怕也没用。因为这种不务正业的竞争,才刚刚开始。大家都不想体面了,只想让对手死。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太阳都要一个趔趄。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