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事儿,我看到的第一眼,脑子里闪过的不是“竞争”,而是“亦师亦友”这四个字,瞬间一激灵。
几天前,整个汽车圈的流量池,就像被一个叫小米SU7的深水炸弹给炸了。
所有人,上到资深车评人,下到刚拿驾照的小白,都盯着这辆车,讨论着它的价格,它的配置,还有雷军在发布会上的每一句话。
那场面,简直就是一场全民狂欢。
可就在这流量漩涡的中心,一个身影不声不响地走到了旁边,那是小鹏P7,带着一个新名字——全新小鹏P7,一副“我回来了,而且我是来找你的”架势。
老实说,我当时心里直犯嘀咕,这何小鹏,胆子也太大了吧?
他把全新P7的发布会,搞得跟小米SU7的“续集”似的。
大屏幕上,数据、圈速、配置,每一项都像是一把尺子,明晃晃地对准了小米SU7。
这感觉,就像一个曾经的武林盟主,在沉寂了一段时间后,突然跑回来,直接挑战现在风头最劲的年轻高手。
你说,这不就是以卵击石吗?
毕竟,小米的品牌光环,雷军的个人魅力,那可不是盖的。
小米SU7的发布,与其说是一场新车上市,不如说是一场大型的粉丝见面会。
而小鹏呢?
虽然当年P7也曾是“顶流”,但这两年,也确实在“泥里”摸爬滚打过。
销量起伏,品牌声量也大不如前。
但你再仔细琢磨,这事儿真没那么简单。
这背后,藏着一套“借力打力”的战术。
我记得当年,P7刚出道那会儿,那叫一个惊艳!
流畅的线条,那叫一个美,再加上它自研的智能系统,一时间风头无两,甚至让特斯拉Model 3都感受到了不小的压力。
可世事难料,这两年新能源车市场简直就是个“乱斗场”,各路神仙打架,P7的风光渐渐被淹没。
所以,当小米SU7带着天生流量和价格优势杀进来时,小鹏P7的选择,不是躲,而是“迎上去”。
你看,在产品上,全新小鹏P7几乎是把小米SU7当成了一本“标准答案”。
小米有的,我要有,而且还要加码。
就拿配置来说吧,这简直就是一场“降维打击”。
小米SU7玩的是“分级”,你想要空气悬架和电磁减震器?
不好意思,顶配才给。
小鹏P7呢?
它直接全系标配了双腔空气弹簧和电磁减震器。
还有高阶辅助驾驶,小米低配车型不给,小鹏却直接全系标配三颗自研图灵AI芯片,软件还终身免费。
这简直就是把“卷王”两个字写在了脸上。
小鹏这次,就像一个在泥潭里摸爬滚打了多年的老兵,深知消费者要什么,也深知市场的痛点在哪里。
它用“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策略,来增强自己的“价值感”,让人觉得“这车真香啊”。
但更有意思的,是在传播上。
何小鹏在发布会上的风格,那叫一个“像素级”模仿雷军。
雷军在讲台上讲赛道圈速,他也讲;雷军讲续航挑战,他也讲。
甚至连发布会结束时的那段“鸡汤”,何小鹏的台词都跟雷军有那么点异曲同工之妙。
这种事儿,外人看着可能觉得有点“小家子气”,甚至会调侃:“小鹏这是把小米当老师了?”
但你往深了想,这其实是一种非常高明的“借势”。
小米SU7的发布会,把整个市场的关注度都拉到了最高点,它成功地把“20万-30万纯电轿跑”这个细分市场炒得火热。
而小鹏呢?
它没有选择另起炉灶,而是直接把自己“捆绑”进了这个热点。
它通过与小米的直接对比,让自己的优势被放大,让自己的产品被更多的人看到。
这就像是两个拳击手在擂台上,小鹏P7用自己的拳头,借着小米SU7的势头,狠狠地打出了一记重拳。
而这一切,都绕不开两位主角的特殊关系。
雷军和何小鹏,他们不仅仅是商业上的竞争对手,更是多年的老朋友。
雷军曾经是何小鹏的天使投资人,可以说,没有雷军当年的支持,或许就没有今天的小鹏汽车。
这种“亦师亦友”的关系,让这场“商战”,多了一份“君子之争”的温情。
这不像是一场你死我活的血拼,更像是一场熟知彼此底牌的高手对决。
这让我想到,在现代商业社会里,竞争不再是简单的“你死我活”。
它更像是一场棋局,高段位的棋手,会利用对手的每一步,来为自己铺路。
小鹏这次,就是巧妙地利用了小米的“流量王”地位,为自己的P7铺设了一条“康庄大道”。
当然了,最终的裁判,还是市场。
消费者买不买账,还得看这辆全新小鹏P7,到底能不能在销量和口碑上,真正地“打败”小米SU7。
不过,不管结果如何,小鹏这次的“神操作”,都值得我们好好研究。
它告诉我们,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有时候,最直接的竞争,反而能带来最意想不到的“曝光度”。
话说回来,你觉得这次,小鹏P7能“复刻”当年P7的奇迹吗?
它能在小米SU7的阴影下,杀出一条血路来吗?
这盘棋,到底谁下的更妙?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