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车友,今天咱们聊点儿有意思的!
特斯拉在印度开了第一家店,这事儿听着挺风光,可实际情况嘛,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雷声大,雨点小”。
想当初,特斯拉放出要进军印度市场的风声,那可是让一众车迷翘首以盼。
如今,店面总算落成了,地点也选在孟买寸土寸金的商业区——班德拉库尔拉综合体,光听名字就觉得气派。
开业那天,还真来了一位重量级人物,印度健身科技公司GOQii的创始人维沙尔·冈达尔。
这位冈达尔先生,绝对是特斯拉的铁杆粉丝。
早在2016年Model 3接受预定时,他就毫不犹豫地交了定金。
那份期盼,简直比我小时候等着过年拿红包还热切。
可结果呢?
结果就是,冈达尔先生转了一圈店面,只留下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实地体验,与心中蓝图略有偏差。”
这话一出,味道可就变了。
苦等近十年,就换来这么一句评价?
这感觉,就像你满怀期待地打开一盒巧克力,结果发现里面全是你不爱吃的口味。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冈达尔先生还爆料,为了要回当年那1000美元的定金,他可是费尽周折。
一封封邮件发过去,好说歹说,才勉强把钱追了回来。
“退款过程,实在让人挠头,”冈达尔先生颇为无奈,“朋友还打趣我,说当年如果把这笔钱拿去投资特斯拉的股票,现在估计都能提前退休了。”
这桥段是不是似曾相识?像不像当年你父母劝你买房,你却一头扎进股市的场景?
更让人大跌眼镜的还在后头。
科技博客FoneArena的创始人瓦伦·克里希南也忍不住发声:“特斯拉迟迟未能进入印度市场,着实令人惋惜。尽管印度政府的审批流程向来繁琐,但马斯克的星链项目却能一路绿灯,这对比着实有些黑色幽默。”
弦外之音就是,马斯克你搞火箭的速度都比卖车快,这说得过去吗?
更让那些早年间就支持特斯拉的车迷们感到心寒的是,他们这些九年前就交了定金的“老主顾”,既没接到新车交付的通知,也没被邀请参加开业典礼。
这待遇,简直比路人甲还不如。
特斯拉这番操作,是不是有点卸磨杀驴的意思?
抛开情怀不谈,展厅的实际体验也让不少人觉得差强人意。
冈达尔先生就拿苹果店举例,同样是在孟买的繁华商圈,苹果店开业时的盛况,特斯拉根本没法相提并论。
苹果店开业,那可是张灯结彩,人头攒动,恨不得把整个孟买都点亮。
特斯拉这边呢?
冷冷清清,门可罗雀,简直就是“史上最清冷的新车发布”。
更具戏剧性的是,冈达尔先生当天开着自己去年购入的奥迪e-Tron到场。
这…这简直就是一场“前任与现任”的尴尬会面!
“Model 3,终究是错付了!”我仿佛听到了冈达尔先生内心深处的叹息。
当然,特斯拉在印度遭遇的困境,除了情感上的因素,还有更现实的考量。
首当其冲的就是价格。
目前在印度销售的Model Y,起价高达6.8万美元,比在美国本土贵出一大截。
这个价位,直接将许多潜在买家拒之门外。
为何如此昂贵?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采用整车进口的方式,关税成本居高不下。
说白了,就是“水土不服”。
试想一下,在印度,6.8万美元都能买下一套不错的居所了,又有多少人愿意拿来购置一辆汽车?
再者,印度的高端汽车市场(4万美元以上)本就规模有限,仅占汽车总销量的很小一部分,而电动汽车在其中更是凤毛麟角。
这市场,简直就是一片亟待开垦的处女地!
有分析人士指出,特斯拉若能在印度实现本土化生产,或许能重塑豪华汽车市场的格局。
但关键在于,能否打造出符合当地消费者需求的车型,并形成规模效应。
这番话听起来颇有道理,但实际操作起来,恐怕困难重重。
毕竟,印度市场并非一块易啃的骨头。
除了价格因素,充电设施与售后服务也是潜在消费者的一大顾虑。
特斯拉虽承诺在第三季度交付前,于德里和孟买各设立四座充电站。
但问题在于,这区区八座充电站,真的够用吗?
要知道,德里和孟买可是印度人口最稠密的两大城市。八座充电站,无异于杯水车薪。
更令人担忧的是,特斯拉尚未公布明确的售后服务方案。这让消费者心中难免忐忑。
科技博客FoneArena的创始人克里希南表示:“经历了漫长的等待,如今的购车决策更加理性,人们更看重车辆的实用价值,而非品牌溢价。”
此言不虚。
在漫长的等待之后,消费者不再盲目追逐品牌,而是更加注重车辆的实用性与性价比。
人工智能公司Frammer的联合创始人卡瓦尔吉特·辛格也坦言:“苦等九年,如今已不再执着于成为首批车主。”
印度支付巨头Paytm的创始人维贾伊·谢卡尔·夏尔马更是明确表示,将会考虑其他品牌:“现在入手特斯拉或许为时已晚,印度市场已涌现出更多具备竞争力的车型。”
这…这简直就是一场大型“脱粉”现场!
当然,特斯拉在印度所面临的挑战,远不止于此。
随着印度本土汽车巨头塔塔汽车的崛起,以及中国名爵汽车与印度JSW集团的合资企业不断扩张市场份额,印度的电动汽车市场已不再是特斯拉一家独大的局面。
如今的印度消费者,有了更加多元的选择。
科技博主巴瓦尼一针见血地指出:“如今的印度消费者已能选购到诸多优质电动车型,特斯拉所带来的新鲜感,或许仅限于初次体验的那几分钟。”
此话可谓切中要害。
特斯拉若想在印度市场站稳脚跟,恐怕还需拿出更多诚意与实力。
不过,风投机构AdvantEdge的创始人库纳尔·卡塔尔却持有不同看法:“特斯拉的入局,将提升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关注度。即便其自身销量不尽如人意,也能带动整个电动汽车品类的增长。”
这番话颇有“抛砖引玉”之意。
换言之,特斯拉即便自身表现平平,也能为整个印度电动汽车市场“摇旗呐喊”。
这…这是否也算得上是一种“舍己为人”的精神?
总而言之,特斯拉印度首店的遇冷,实则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任何品牌,若想在一个全新的市场取得成功,绝不能仅凭情怀与光环,更需重视产品本身、定价策略、售后服务,以及对当地市场的深入了解。
否则,再响亮的招牌,也可能遭遇“水土不服”,最终落得个“黯然退场”的结局。
特斯拉此番在印度“折戟”,究竟是“战略失误”,还是“时运不济”?
这还真不好妄下定论。
但可以肯定的是,特斯拉若想在印度市场“东山再起”,恐怕还需付出加倍的努力。
至于最终结果如何,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正如《史记·货殖列传》所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特斯拉能否在印度这片土地上找到属于自己的“利”,仍需时间来验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