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 万 “精品特斯拉” 背后的惊人真相:全损车的欺诈与正义裁决》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46 万 “精品特斯拉” 背后的惊人真相:全损车的欺诈与正义裁决》-有驾

在二手车交易的江湖里,“捡漏” 一词总是充满诱惑,让人心生向往。然而,赵先生花 46 万 “捡漏” 精品特斯拉的经历,却如同一部跌宕起伏的惊悚剧,最终以法院 “退一赔三” 的重磅判决落下帷幕,给所有消费者敲响了警钟。

2022 年 2 月,赵先生怀揣着对一辆二手特斯拉 Model X 的期待,在某平台上邂逅了于某发布的信息。一辆 2019 年的 Model X 100D,表显里程 8.5 万公里,标注 “车况精品”,报价 46.2 万元。相比同款新车 100 多万的价格,这无疑像是一个巨大的馅饼从天而降。联系上于某后,对方热情地介绍车辆仅右后方有轻微瑕疵,不影响使用,价格还比市场价低不少。赵先生满心欢喜,以为自己撞了大运,当场付了 5000 元定金,开启了这场噩梦般的购车之旅。

可现实却如同一记重锤,狠狠砸向赵先生。车辆到手后故障频出,当他将车送到 4S 店维修时,竟得知这辆车在 2021 年出过重大事故,保险公司早就推定全损。这次电池彻底故障,更换至少要 20 万元,而且因为是全损车,无法享受特斯拉的原厂质保,所有费用得自费。赵先生的世界瞬间崩塌,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满心欢喜买来的 “精品车”,竟然是个 “定时炸弹”。

于某在法庭上的辩解更是让人瞠目结舌。他强调同款无事故车市场价要 60 多万,自己只卖 46 万,差价足以说明是事故车,赵先生肯定知情。还称保险公司所说的 “全损” 和二手车交易中的定义不一样,这只是保险公司基于利益最大化作出的理赔方式,并不意味着车辆存在重大质量问题或安全隐患。甚至将电池损坏归咎于赵先生买车后擅自改装轮毂、尾标以及被老年代步车撞过。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法院的调查还原了事件的真相。涉案车辆在 2021 年 7 月发生重大事故,修理费用评估单显示零件更换、维修工 275 项,加上喷漆、工时,维修费共计 760969.99 元,涉及更换左前纵梁内加固件、部分更换右上 A 柱等关键结构部件。随后,该车被保险公司推定全损,车辆作为 “事故车残值” 由专门的事故车拍卖平台公开拍卖。于某通过朋友账户以 22.6 万元拍得该车,还花费十多万进行 “乔装打扮”,然后以 “车况精品” 之名挂网销售。他作为长期从事故车平台购车的交易者,完全有能力核实车辆的全损信息,却选择刻意隐瞒,其欺诈意图昭然若揭。

最终,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于某的行为构成欺诈,解除双方车辆买卖合同,于某退还 46.2 万元购车款,并额外赔偿赵先生 3 倍购车款,即 138.6 万元。于某不服上诉,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于 2025 年 6 月 24 日作出终审判决,驳回其上诉请求,维持原判。这场历时三年多的维权之战,赵先生终于迎来了正义的曙光。

此案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二手车交易纠纷,它深刻反映出二手车市场中存在的欺诈乱象。消费者在购车时,往往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弱势地位。一些不良商家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不惜隐瞒车辆的真实情况,以次充好,让消费者陷入困境。赵先生的经历提醒着每一位消费者,在购买二手车时,务必全面核查车辆 “身世”,通过保险公司查询理赔记录,到车管所核实过户历史,要求卖家提供完整的维修清单。对于新能源汽车,更要特别确认电池质保是否有效,绝不能被低价和 “精品车况” 的表象所迷惑。

同时,这一案件也彰显了法律的公正与威严。法院对欺诈行为 “零容忍”,坚决适用 “退一赔三” 的惩罚性赔偿,大幅提高了不法经营者的违法成本,为消费者维权注入了强大的信心。在法治社会的今天,任何企图通过欺诈手段谋取利益的行为,都终将受到法律的制裁。让我们以赵先生的故事为鉴,在购车时擦亮双眼,让欺诈行为无处遁形,共同维护一个公平、诚信的消费市场环境。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