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即将步入尾声,新能源汽车市场却因一则政策消息掀起惊涛骇浪 —— 自 2026 年 1 月 1 日起,购买新能源汽车将恢复征收车辆购置税,虽说享受减半征收优惠,实际税率为 5%,可每辆新能源乘用车减税额还不超过 1.5 万元。这一政策变动,犹如巨石投入平静湖面,购车者与新能源汽车行业都将受到深远影响。
对购车者而言,最直观的感受便是购车成本的显著增加。以一辆售价 20 万元(不含增值税)的新能源汽车为例,2025 年购买无需缴纳购置税,而 2026 年则需掏出 1 万元购置税(20 万 ×5%)。若是购置一辆 50 万元的新能源汽车,需缴纳 3.5 万元购置税(50 万 ×10% - 1.5 万)。这般变化,使得消费者在购车决策时变得更加谨慎。部分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为抓住免税的 “尾巴”,可能会匆忙在 2025 年底前下单购车;而一些消费者则会重新权衡预算,考虑转向 30 万元以下车型,以降低购置税支出,减少购车成本。
受政策影响,购车者的购车时机选择变得尤为关键。2025 年成为特殊的时间节点,原本计划在 2026 年及以后购车的消费者,如今可能会提前购车计划。这种集中购车的行为,可能导致 2025 年底新能源汽车销量出现大幅增长;而 2026 年初,新能源汽车销量或许会因消费者提前透支需求而遭遇 “寒冬”,销量明显下滑。
在车型选择方面,消费者也将出现分化。除了部分消费者转向 30 万元以下车型,二手车市场可能会迎来新的发展契机。由于二手车无需缴纳购置税,对于预算有限的消费者而言,购买新能源二手车不失为一种经济实惠的选择,这或将促使新能源二手车市场交易更加活跃。
从新能源汽车行业角度来看,短期内,市场竞争势必会愈发激烈。车企为维持销量增长态势,不得不采取多种营销策略。降价促销或许会成为部分车企的首选,通过直接降低车型售价,来抵消购置税增加对消费者购车决策的影响;同时,推出更多 30 万元以下的车型,既能契合消费者降低购置税支出的需求,又能避免触及减税上限,以此吸引更多价格敏感型消费者。此外,车企还可能加大金融贴息力度,提供更多免息分期方案,降低消费者的购车门槛,缓解消费者一次性支付购置税的资金压力。
长期来看,这一政策将倒逼企业加速技术升级,推动行业加速淘汰落后产能。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企业需要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升产品性能、续航里程、充电便利性等核心指标。比如,工信部《新能源汽车技术标准 (2024 版)》与此次新政形成联动,提高了享受减免政策的技术门槛,纯电续航从 150 公里提升至 200 公里,电池能量密度从 115Wh/kg 提高至 125Wh/kg,这无疑给企业敲响了警钟,唯有加速技术创新,才能满足政策要求与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新能源汽车恢复征税,对换电模式企业来说,却迎来了发展机遇。新政明确了换电车型计税规则,若电池与车身分开销售并开票,购置税仅按车身价格计算。这一规定,将有效降低换电车型的购置税成本,推动换电技术的普及应用。蔚来、宁德时代等布局换电业务的企业,有望借此东风,进一步拓展市场份额,加速换电模式的推广与应用。
在市场格局方面,拥有技术和规模优势的头部企业,如比亚迪、特斯拉等,将在这场变革中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市场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而那些依赖补贴和价格战、技术实力薄弱的尾部企业,将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淘汰速度加快。国产高端品牌也将直面与外资品牌的竞争,有机会冲击 50 万元以上的高端市场,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向更高质量、更具竞争力的方向发展。
2026 年新能源汽车恢复征税,虽会给购车者带来购车成本增加的压力,也会让新能源汽车行业在短期内经历市场调整的阵痛,但从长远视角来看,这一政策调整有助于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促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无论是购车者,还是新能源汽车企业,都需积极适应这一政策变化,做出合理的购车、生产与发展决策。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