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7月12日的公益捐赠仪式上,意外揭开新能源汽车行业人才争夺战的冰山一角。活动现场,吉利与李书福公益基金会共同向韩红基金会捐赠35辆吉利银河星舰7EM-i,作为韩红百人医疗援助年度行动的专用巡诊车辆。
这场以慈善为主题的直播活动,因李书福对行业人才流动的犀利点评引发广泛关注。李书福在介绍吉利人才培养体系时透露:通过投资、收购全球优秀汽车公司,我们不仅获得技术突破,更建立起覆盖全球的人才网络。现在全中国几乎所有造车新势力都在吉利挖人,他们的造车人才宝库就在这里。
数据显示,吉利近十年通过收购沃尔沃、宝腾、路特斯等国际品牌,构建起横跨欧亚的研发体系。这种全球化布局催生出独特的人才培养机制——既保留被收购企业的核心技术团队,又通过轮岗交流实现技术融合。李书福将其定义为混合式人才培养,这种模式已为行业输送超过3.5万名专业人才。
值得关注的是,李书福特别指出新势力企业的用人策略:如果没有吉利培养的这批人才,很多新势力根本造不出车。据第三方机构统计,目前头部新势力车企中,技术骨干有吉利背景的比例普遍超过40%,其中智能驾驶、三电系统等关键岗位占比更高达65%。
这种特殊的人才流动现象,折射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悖论。一方面,吉利等传统车企凭借深厚积累成为行业黄埔军校;另一方面,新势力企业借助资本优势实施精准挖角。某新造车企业人力资源总监透露:从传统车企引进成熟人才,能缩短18-24个月研发周期,这对融资窗口期有限的新势力至关重要。
行业观察人士指出,人才争夺战已形成特殊生态链:吉利等全球化车企持续培养复合型人才→新势力高价挖角实现快速量产→传统车企再通过股权激励等方式留住核心团队。这种循环客观上加速了技术扩散,但也导致全行业人力成本飙升。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行业近三年平均薪资涨幅达27%,远超制造业平均水平。
面对愈演愈烈的人才竞争,李书福在活动现场强调吉利的人才战略升级:将投入50亿元建设全球研发人员培训中心,计划未来五年新增培养1.2万名新能源与智能网联专业人才。这项被命名为星舰计划的人才工程,或将重塑行业人才供给格局。
这场始于公益捐赠的行业对话,意外揭开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发展背后的关键支撑力量。当李书福说出没有吉利培养的人才,新势力造不出车时,既是对企业人才培养成果的自信,也暴露出行业快速发展中的隐忧——如何在人才流动与技术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点,将成为决定中国新能源汽车全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2025年5月26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