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特斯拉中国官网悄无声息地更新了一款新车型——Model 3长续航后驱版,26.95万元起,CLTC续航高达830公里,直接刷新了特斯拉的纪录,成为品牌历史上续航最强的量产车。作为一名在上海工作、日常通勤70公里、周末偶尔自驾的老Model 3车主,我对这个数字既心动,又有点疑问。
先拆参数,再看市场。
新款配备78.4kWh的LG三元锂电池,单电机后驱,功率提升到225kW。18寸轮毂版能跑830公里,换成19寸掉到800公里。这个能耗表现确实夸张——以我自己的经验,如果在城郊混合路况,打个七折也有接近600公里的实跑里程,这对于需要跨省出差或节假日长途旅行的人很有吸引力。
但这并不是一次“纯粹的技术秀肌肉”。7月特斯拉在中国的销量并不好:Model Y环比下滑,Model 3暴跌超40%,整体同比下降8.4%,在中型轿车榜上已经被比亚迪秦L和丰田凯美瑞反超。这款长续航后驱版的出现,很可能是为了稳住销量、对冲国产混动和纯电新品的冲击。
升级不止一处。
同步上市的还有Model 3高性能版,续航从611公里提升到647公里,价格维持33.95万,尾标改成了“Model 3+”。此外,特斯拉还抛出一套临时促销组合拳——8月底前下单可享5年0息贷款、8000元保险补贴和车漆礼金等五重权益。换句话说,这是一次带有明显市场导向的产品迭代,而不是例行的技术更新。
竞争环境已完全不同。
五年前,特斯拉的“长续航”是降维打击;今天,同价位的极氪001、深蓝SL03、小鹏P7+等车型,早就能在续航、配置、智能化上形成全面竞争。它们可能在高速能耗上不及特斯拉,但在车机生态、本土化语音交互、后排舒适性等方面,更符合国内用户的使用习惯。这也是我身边不少特斯拉老车主在换车时犹豫的原因。
我的判断:
这款Model 3长续航后驱版,是特斯拉向市场发出的技术信号——我还能在效率和续航上压你一头。但它要想真正扭转销量下滑,不仅要靠参数,更要补齐智能体验、配置性价比等短板。毕竟在中国,消费者早已从“盯着电池看”变成了“整车综合体验决策”。
一句话总结:
830公里很亮眼,但它既是技术领先的体现,也是特斯拉在竞争加剧下的被动应对。未来几个月,它能否扭转颓势,还得看中国市场对这张“续航牌”到底买不买账。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