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门店稀少却热卖,用户为买车千里奔赴

370家门店,讲真,搁在中国地图上,简直跟用牙签点豆腐似的。

可偏偏小米SU7,愣是把这点儿家底撬成了年度网红。

你要说这是玄学,我信。

毕竟,前阵有位哥们,婚礼刚办完拉着新娘子直奔外地提车,路上晒视频,像是去圆梦。

还有小姑娘自驾四百公里,提新车那一刻,拍照发圈的手都在抖。

看客一边笑一边问:买辆车至于吗?

小米SU7门店稀少却热卖,用户为买车千里奔赴-有驾

可再想想,这年头,能让人跑断腿的事儿,不多见了。

有意思的地方在于,这场面儿,怎么看都像是当年炒鞋的热闹,抢不到的才是最香的。

小米门店稀少,反倒让“抢车”变了味,带点猎奇劲儿。

你说这是品牌号召力还是社交裂变?

我觉得两样都沾点边。

朋友圈里有个搞营销的哥们,平时对国产新势力嗤之以鼻,这回自己也顶着大太阳排队试驾了。

问他图啥,他说了一句让我印象深刻:“买小米车,不就是买种参与感嘛。”

小米SU7门店稀少却热卖,用户为买车千里奔赴-有驾

说起来,售后这茬儿,绕不开。

有次吃饭,隔壁桌一位老哥聊起自己提了SU7,结果第一周导航就掉了线。

售后点得开出市区外几十公里,他嘴里骂骂咧咧,转头还在群里发自拍:“谁懂,买辆车顺便体验自驾游。”

你看,嘴上吐槽,心里还挺得意的。

小米这个生态,把车主逼成了段子手。

你要说是售后短板?

小米SU7门店稀少却热卖,用户为买车千里奔赴-有驾

没错。

你要说是用户社区自组织的胜利?

也说得过去。

就像老家烧烤摊,晚上排队一小时,吃到嘴里还是得先发朋友圈。

别问友商怎么想。

那些年,谁家不琢磨着“千店万网”?

雷总偏偏就不信这个邪。

小米SU7门店稀少却热卖,用户为买车千里奔赴-有驾

靠着效率、刷屏、全网粉丝自来水,小米活成了别家教科书上的反例。

门店少、运营省、产品性价比一骑绝尘,这种组合拳,搁十年前你敢信?

老玩家们拼命下沉市场,开店开到地级市还抢不过互联网打法。

小米这一波,真的让不少传统品牌彻底看傻眼。

有意思的是,这场“门店奇迹”背后,其实埋着点隐忧。

三四线小城车主,修个车得提前请假加油,一路开过去心里还琢磨:要是坏在半路,谁来救我?

小米SU7门店稀少却热卖,用户为买车千里奔赴-有驾

热情能撑多久,谁也说不准。

今天能靠“初恋滤镜”支撑,明天要是真出一波批量售后危机,指不定谁先急眼。

你说小米售后体系能不能补上来?

这事儿和当年乐视汽车画饼、恒大造车光环,有那么点像。

哪怕热度再高,用户的耐心可不是无限续杯。

想想看,三万多台SU7首月交付,摊下来每家门店得忙成啥样?

小米SU7门店稀少却热卖,用户为买车千里奔赴-有驾

有次我蹲在北京体验店,上午十点刚开门,门口已经排了小半条街。

销售员嗓子都喊哑了,试驾队伍像春运火车票窗口。

你以为服务质量会崩?

偏不,流程全拉直线,效率高得不像话。

有人一边抱怨排队,一边试驾完还主动帮着拍短视频。

场面热闹得跟球迷聚会似的,谁还在意售后点远不远,反正大家都在朋友圈里晒。

有时候我在想,这样的现象,是不是互联网思维又一次碾压了传统渠道?

小米SU7门店稀少却热卖,用户为买车千里奔赴-有驾

你看蔚来、理想,门店多到能迷路,用户却没那么兴奋。

小米倒好,门店稀缺,用户倒成了“自来水”,自发建群、晒单、组团提车。

就像当年耐克限量款炒得火热,越买不到越想要。

买车这件事,突然带上点“社交货币”的味道。

你要说是粉丝经济,倒也没毛病。

当然,没人想一辈子跑长途修车。

小米SU7门店稀少却热卖,用户为买车千里奔赴-有驾

热情耗没了,问题还在,谁都不想成“售后体验官”。

小米这套“高效率+高风险”的打法,前半程像勇士队拼命三郎,后半程能不能守得住江山,得看后续怎么补短板。

特斯拉早年也玩过门店稀缺那一套,后来不是老老实实铺网点?

小米能不能熬到下一个节点,谁都没底。

我有时候忍不住琢磨,这热闹场面,多少有点像前几年CBA赛场的那股风。

大家都盯着周琦的失误,没人注意他带伤上阵的挣扎。

小米SU7的爆红,既有品牌的底气,也有用户对“新势力”的好奇。

小米SU7门店稀少却热卖,用户为买车千里奔赴-有驾

可这份热情能不能撑到最后?

没人说得准。

说了这么多,你身边有没有为了一辆车“背井离乡”的朋友?

或者已经成了“民间售后客服”的SU7车主?

你觉得小米的这套效率打法,真能一直火下去,还是说哪天风向一转,大家又跑去别家打卡?

小米SU7门店稀少却热卖,用户为买车千里奔赴-有驾

欢迎留言,留言区不见不散——说不定下次小米门店真的开到你家小区门口,到时候谁还抢得到头一波名额?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