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台。
看到这个数字的时候,我愣了半分钟,脑子里蹦出来的第一句是:“是不是漏了个零?”
翻榜单确认没错——今年8月飞度的销量就这么点儿,比我大学毕业班的人数还少。
这位曾经在A0级市场上呼风唤雨的小钢炮,如今像被新能源浪潮一脚踢到海滩上的旧冲浪板,躺着晒太阳也没人理。
我跟飞度打过照面,那还是十年前第一次摸方向盘的时候。
朋友把GK5的钥匙塞给我,说“去感受一下”,那种轻盈又带着小脾气的车身反应,让人忍不住在城郊空旷路段幻想自己能飙进勒芒赛道——现实当然只是绕圈,但心里的肾上腺素早开派对了。
从那以后,飞度在我的记忆里一直有个位置,不是因为它豪华,而是它骨子里的“不服输”。
所以当新款照片传来时,我盯了一会儿屏幕,既想看它的新样子,又下意识皱眉,这感觉很像老同学突然染成灰发,还戴耳钉站你面前。
这次前脸变化挺狠,把原本简洁路线扔掉,上分体式大灯,还加了类似眼睑造型,再配一个熏黑粗犷包围,好像随时准备街头battle。
有些人觉得更运动,有些人直接问:“这是飞度吗?”
我看着照片,一时间真有点恍惚。
如果说老款是隔壁阳光男孩,新款就是纹手臂、穿破洞裤的不羁青年。
设计师估计怕年轻人的审美把它彻底遗忘,于是一股脑地往外倒调色盘。
侧面还留着经典味道,比如A柱和C柱之间镂空玻璃依旧在线,那条腰线从前翼子板一路掠到尾灯位置,让整车姿态显得轻盈,还有那么一点改装潜力——懂的人会立刻想到宽体套件、低趴姿态这些关键词。
尺寸长宽高4169/1694/1537mm,轴距2530mm,比现售版稍长但比例没乱,对空间敏感党来说算稳住基本盘。
我甚至能想象那些用飞度拉满家当自驾西藏的人,在屏幕前默默关掉参数表,因为他们知道问题根本不是空间大小。
尾部的大棱角尾灯和层次丰富后包围与前脸呼应,如果站远看,会发现视觉重心压到了保险杠附近,这是营造运动氛围的小技巧。
但内饰现在还没曝光,只能猜测不会大刀阔斧地改布局,不过为了讨好消费者,很可能会补上一些智能化配置,比如联网功能、大屏、多模式语音助手。
不然面对国产电动车那堆“你好,小某”+巨幕中控,它真的很难打赢这一仗。
动力部分还是熟悉的L15CC 1.5L自然吸气发动机,91kW匹配CVT,这套组合稳定耐用、省油,是飞度赖以生存的基石。
但今天买车的人,更容易被零百加速、辅助驾驶、OTA升级这些词撩动,他们愿意为酷炫科技付钱,却未必因为“皮实耐造”而下单。
这也是燃油小车集体遇冷的大背景之一:技术没错,只是时代换频道太快,你转过头才发现节目已经结束很久。
同价位区间多了纯电、小混动甚至插混车型,它们免购置税、有城市政策倾斜,还有社交平台铺天盖地安利,“每公里成本低于矿泉水”、“充一次电顶三天通勤”,这种话比广告更管用。
在这样的环境下,即使颜值再刷新,也很难靠外形逆袭成功。
这让我想到另一个例子——丰田雅力士,当初也是灵活省油挂帅,现在早已淡出主流视野,被各种方盒子SUV取代,人们谈论更多的是续航而非扭矩曲线。
争议至少说明它还有关注度,新款这种激进尝试也许是在表明态度:本田并没有打算让飞度悄无声息退场,而是在赌下一代用户群是否吃这一套。
我对这个赌注持谨慎乐观,一方面佩服他们敢跳脱舒适圈,一方面又担心变成四不像,到时候老粉嫌弃、新粉无感,就真的两边都失守。
毕竟汽车圈不少案例证明,“迎合所有人”往往意味着谁也打动不了,比如日产Tiida换代后的惨淡收场,就是典型教科书级别警示牌。
至于颜值接受程度,我还处在缓冲期。
有时候审美需要时间消化,当年第八代思域刚出来时多少人喊丑,现在却成街拍常客;可另一方面,如果核心竞争力停滞,仅靠换张脸撑销量,那最终只能留下论坛里的情怀贴纪念辉煌的一页。
我承认自己私心希望新款还能保持那份短促却愉悦的推背感,因为那代表了一段独特驾驶记忆。
如果上市后还能让我找回哪怕三分之一这种感觉,那么即使有人吐槽它像二次元角色真人化失败版,我也愿意给一次机会。
本田这么多年早已习惯听不同声音,我们这些旁观者,也乐于继续聊聊这辆小钢炮的新篇章,说不定哪天路口等红灯的时候,你会惊讶地发现身边停着一辆新款飞度,而且司机正笑得特别开心,那瞬间你可能就懂了为什么有人依旧选择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