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头烫得正旺的时候,4S店的试驾区里只剩下零零落落几辆飞度,崭新的,牌照还挂着临时的红底字,却落得和中古车一样的寂静。展厅门口挂着“岁末钜惠”的条幅,一张贴在玻璃门上的手写单子很惹眼:飞度现车,任选颜色,价格好谈。只是,没人推门进来,除了销售自己时不时抬头看一眼“旺丁不旺财”的热闹大街。
如果你是一家4S店的销售,店里静悄悄地只卖出23辆飞度,你会怎么跟老板解释?是市场不景气,还是这代消费者变了?或者,只能怪自己生不逢时,守着过气的“理财神话”,没人再愿捧场。
事情其实没那么复杂,数据一刀切得干脆:2025年8月,全国飞度只卖了23辆。是的,23,一瓶矿泉水23元都算狠,这还是从前月销万台的“国民神车”。有时候感觉,大概连4S店工位区的头绳小发夹都比这卖得快。
冷静点说,这不是偶然,是必然。飞度的好日子,其实早已在每一次年检、新能源车占比增加时走向终点。只是我们有点不擅长告别,希望经典的东西能永远流行下去。可市场不讲情怀,只看趋势。
回头翻老黄历,飞度当初可不是一般厉害。从2001年日本首发,拿奖如割韭菜,压丰田卡罗拉一头;2003年进中国市场,马上把“小型车轻便、省油、能装”的名声坐实了。别的不说,就那个魔术座椅,简直把物理空间玩出了玄学味。我认识的一个开餐馆的老哥,曾靠飞度拉菜,从羊腿到土豆,一样不落,而且装得比师傅的胃口还大。他常说,“买飞度不是花钱,是理财,买来等于借厂家钱用,搁两年还可以收点利息。”
记得2018年,乘用车市场大盘下挫得厉害,飞度却硬是月销破万,年总销量12.9万辆。那会儿谁要说“人间清醒会过日子”,指的多半就是开飞度的。不怕贬值,油钱便宜,修起来成本“白菜价”。就连发小刚毕业时也想过入手,说“花小钱办大事”,那时候这车妥妥“神坛”。
可到了2025年,画风突然转冷。3000+的月销量边缘挣扎,最后一下子滑落成23辆,写进新闻稿都觉得荒谬。到底发生了什么?很多人归结为“时代抛弃”,但从现场来看,真正被抛弃的是某种需求,或者说是消费者的自我升级。
大家为什么不买小型车了?其实高明得很:同价位下,谁不想买个更大的?就像选房一样,预算一样,谁要小户型?紧凑型车、甚至低配SUV卷到九万块钱,空间大,配置全,多张座椅能翻折。飞度的卖点仿佛被人穿了个透明马甲,谁都明抢明要,“不是你不够好,是别人太卷了。”
再说飞度自己,真有点“老黄牛精神”,但也免不了被怨一句“榨干剩最后一滴奶”。十年如一日的省油耐用不变,智能大屏和智能辅助却缺席。年轻人买车早已不是件只对钱包负责的事。梦想的大屏、副驾娱乐、满天星顶灯、L2级辅助,全世界都在追赶新潮,飞度还死守着那套麻绳勒脖的安全带。
其实厂家也知道点什么,降价试过,优化选装也试过。可面对电动车的步步紧逼,这些补丁贴上,就是防水胶带贴漏水屋顶,做做样子而已。
真正要命的一击,其实是电动车。现在小型车市场,十有九辆都是电的。比亚迪海鸥、吉利星愿卷得人脸疼。翻翻销量账本,2024年海鸥年销45万,2025年8月单月3.8万辆,堆出来可以把飞度的试驾车围个水泄不通。大家选电子优先级很清楚,一年油费差五倍,配置直接干碎“省油耐造”的老底。飞度没有纯电,没自动驾驶,没大彩屏。用“老年机PK智能机”,谁都能算明白。
这种无力感不只是飞度的,小型燃油车全军覆没——马自达2、丰田致炫早早收摊,大众Polo月销勉强破百。不是飞度不够坚强,是燃油小型车集体熄灯。
写到这里,总忍不住自嘲一句,咱们做案件推理,还能找到主观恶性和程序漏洞;但在产品市场,往往是时代才是唯一的嫌疑人。你可以不承认,但结果是不会改的——技术发展的审判,比法律还要冷酷无情。
或许再过两年,要是想给儿孙讲什么叫“买车还能理财”的神话,只能从二手平台翻出飞度的照片;那时候怕是车主换电池的技术都讲得比魔术座椅更精彩。
不过市场归市场,飞度的故事留给后人,下一个淘汰对象是不是SUV?电车里面又会不会有下一代“理财神车”?智能化卷到尽头,还要不要基础耐久和保值率?
这些问题我说不上来,每个答案都像一组尚未比对指纹——留给时间,也留给你思考。毕竟,有些东西是保值的,比如怀旧;但有些东西,连怀旧都不管用了。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