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八月,新能源车市忽然就热闹得像菜市场搞大折扣,人来人往,你方唱罢我登场,但你能想象吗,每不到一分钟,路上就有一辆零跑溜着走,像老大爷晨练,也像小年轻赶地铁,这画面,谁能想到是零跑扛起来的?
其实车圈瞎聊聊,咱早就猜过零跑或者别的品牌,撑死不过是陪跑角色,谁家还能跟比亚迪、特斯拉硬钢?可现在,零跑就偏偏站到了销量新势力的第一名,好家伙,这下又得扯起来,到底为啥?
有不少人一张嘴就说,嗐,不就便宜么,谁家不想省点钱?但说归说,真便宜的人太多了,许多车子打价格战打到地皮都快被刮秃了,现实却是零跑能杀出来,还把新势力的“YYDS”称号攥手上,这里面是光靠低价就够了吗?六成算,但细细琢磨,里头还有事儿。
有道是广告做得好,销量跟着跑,这两年你在网上冲浪,半价特斯拉、半价理想这些广告梗刷得满天飞,有点像前些年的“真香警告”,谁看完不心动?这些文案设计,直接就冲着工薪族的钱包去了。有没有道理?你想想,大家在天猫上抢五折衣服那劲头,到了买车这儿,何尝不会犹豫一下多看一眼零跑?
咱们说到车啊,除了广告这块,产品配置才是硬道理,谁都懂。传统品牌有的毛病,装配啥都掂量着成本,宁肯少点配置,也要控制预算,结果,体验永远是差一口气,但零跑就是敢不同——激光雷达直接下放到低价车型,还能实现城市NOA功能,这和那些配置卡得死死的老牌车子比起来,说白了就是给了大家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真升级”,而不是PPT里的讲故事。
大家都说,汽车圈的新势力是打品牌,又要打技术,消费者买不买账,最终还是拼产品。零跑这些年从默默无闻的小弟到今天的大哥,光靠营销肯定不够,嘴皮子再溜,没人试驾没人买也是枉然。事实证明,零跑的车是真的有人在用,不只是车评人喊口号,买家评价也确实不错。性价比高、科技配置多、实用为主,这些标签都不是花架子,是真正打在每辆车上,也在用车过程中体现出来。
回头看这几年,新车发布都要“做大做强”,外观整得漂漂亮亮,智能语音交互、自动泊车啥都标配,结果实际用起来什么体验,消费者其实比商家更清楚。零跑今年接连推的几款新车就抓住了这个要点,外形够新潮,又不花里胡哨,“可以用”的智能系统十分靠谱,对得起价格,同时也解决了不少家庭的用车痛点。
聊到这里,不得不提一点,就是零跑虽然叫“新势力”,做事却很传统。很多新晋品牌喜欢全世界去外包,经常出现品控掉链子,零跑则反其道而行之,把核心零部件研发生产都自己包了,甚至为了通用+自主,把很多结构做得尽量共用,这省下的不只是钱,背后是对质量的全流程掌控。其实说白了,这还是“老工厂”的那套做事思路,转型卖智能车,反而用起那些传统的生产体系,谁说不是靠脚踏实地一步步堆出来的成绩?
市场竞争这么卷,海外也不是那么好混的地方,但零跑没把全部赌注压在国内。你要说开拓海外市场很难,建渠道、做市场推广,分分钟花掉老本,但是零跑这几年选择联手当地汽车销售集团,靠人家的销售网络先打开销路,省钱还高效,对外合作反而成了后发优势。
其实这事挺有意思,也有点像在餐饮界你自己不开餐厅,先把你的自家菜送到别人的店里卖,既省了开店费,还蹭了人流量,最重要还能在不同地区快速试水,挑有潜力的点再下重注,这种操作在车圈里很少见,但效果却没跑偏。
说到这些,大家关心的问题还真不少,零跑销量暴涨,靠谱吗?质量怎么样?会不会昙花一现?普通家庭值得买吗?估计很多车友群都在热烈讨论这事。坦率说,品牌要想长期做大做强,仅靠低价必然还是个bug,不管是不是半价特斯拉,一旦进入下半场,用户体验、售后服务、长远可靠性这些就要全方位上阵了。
有人说,零跑的模式有点像“逆风翻盘”,一开始没人看好,后来却在细节和服务上下足了功夫。比如自造零部件,是不是能坚守品质?长期来看,消费者可不会一直盯着低价,更要看用车体验。还有一点,那些标配的科技配置,很多竞品不舍得给,零跑算是下定决心不走寻常路,这点值得点赞,但会不会反而带来成本压力或者后期维护风险?这事现在没人说得准。
再有,零跑所谓“半价理想、半价特斯拉”这种营销,到底值不值?如果你真的认可价廉物美,那就值;但如果你在乎品牌附加值、保值率,或者以后想换车方便,或许心里还得天平多倾斜几下。各家品牌都在搞性价比,能不能一直保证“真便宜不假柴”?现在看零跑还挺稳,但谁都知道,汽车圈的竞争像楼市一样,说翻脸就翻脸。
其实站在现在看,大部分买新能源车的人,特别是预算有限的家庭,更在乎的是“实际用下来省心不省心”。大家都愿意用过硬的产品打脸那些只会炒概念的品牌,“用得住”已经成了新势力的硬通货。零跑一旦在这块形成优势,未来几年不是没可能继续领跑。
说到海外生意,这几年中国品牌走得更远,零跑也搭上顺风船,看起来增量潜力巨大。和海外汽车巨头合作会不会突然冒出新难题?比如各国政策、售后服务、舆论风险啥的,早晚要遇到,都需要提前准备。
说了这么多,谁都明白,新能源市场不是一场简单的价格赛跑,技术、服务、营销、品牌认知,甚至是对终端用户的呵护,都得一步步落地。零跑这次冲到新势力销量的第一名,有偶然,但更多是必然,背后也是咬牙坚持;各种错综复杂的因素纠缠在一起,避免不了后半场被对手迎头赶上,也是现实。
不过,仔细回味这场“零跑现象”,我更愿意称它是工薪阶层智能座驾的意外走红,也是新势力自主突破和成本控制双向奔赴的范本。那些传统车企的死板思维,早就被互联网年代打破,零跑用实际行动证实了,有时候敢想敢搞事的品牌,配得上掌声。
互联网段子曾经调侃“某宝买车,价低就是爹”,这话略带玩笑,但也不是没道理。要赢得人心,价格只是敲门砖,产品才是命门。零跑其实就是踩在这个节奏上,卷营销、卷技术、卷渠道、卷服务,能不能完成持续的正循环,现在还真有点像连续剧——一集更比一集精彩。
咱普通人买车的逻辑很简单,兜里的钱花得值,车开着顺,售后服务不掉链子,外加一点情感加成,这几点合起来,零跑现在确实占了便宜,但能不能守住位置,还得持续观察。
不少业内圈的声音说,零跑看起来是低价王,但产品思路已经摆脱“便宜没好货”的刻板印象,技术配置不输大牌,质量控制追求靠谱。更重要的是,用心经营市场和用户口碑,才有机会真香发酵,谁说不是互联网车企非典型的逆袭案例?!
话说回来,这一波零跑的销量神操作,谁也想不到会那么猛,正所谓“风水轮流转”,下一个会不会是别家攀高呢?不妨留下你的观点,聊聊你心中理想的新能源车该是什么样?
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