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车圈里头,理想i8这车的事儿闹得沸沸扬扬。
刚一上市,理想汽车就把原来分好的低、中、高三个配置给取消了,直接推出了一个所谓的“听劝版”,就卖一个配置。
很多人就在琢磨,这么一改,难道就能卖火了?
这背后可不是简单调整一下菜单那么简单,它反映出理想这家曾经的“明星车企”,在纯电动车这条新赛道上,似乎有点找不着北了。
咱们得先说说,理想i8这次出场的方式实在是有点尴尬。
从去年那台造型特别、争议也特别大的纯电MPV MEGA开始,理想就好像有点不顺。
好不容易等到新车i8上市,本想着能扳回一局,结果又是一地鸡毛。
发布会上,创始人李想拿着一个小桌板的照片,被网友们做成了各种搞笑图片,车没火,小桌板先火了。
紧接着,一个碰撞测试的视频又在网上引起了轩E然大波,本来是想证明车子安全,结果反而引来了无数的质疑和二次创作。
最后,连理想车主停车不规范这种事儿,都成了热门话题,矛头一下子从车指向了整个车主群体。
在这一片混乱中,i8本身的产品力也受到了大家的审视。
最初那个三十二万多的入门版,连理想最拿手的冰箱、彩电都没有,甚至想加钱选装都不行,电池用的也不是大家最熟悉的那个牌子。
这下消费者可不干了,花了三十多万,买一台纯电动车,就这配置?
大家的疑问和不满,可以说是铺天盖地。
所以,理想后来迅速调整,把中配、高配的配置下放,弄出个“听劝版”,看起来是听取了民意,但给人的感觉更像是一次仓促的补救。
这就像是考试的时候发现一道大题答错了,赶紧涂掉重写,可卷面已经乱了,给老师的第一印象已经不好了。
要理解理想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咱们得回头看看它以前是怎么成功的。
很多人觉得,理想就是靠“冰箱、彩电、大沙发”这三样东西火起来的,这话只说对了一半。
这三样东西本身不稀奇,但理想聪明的地方在于,它把这些东西装在一台增程式电动车上,然后告诉消费者,你不用再去看那些贵的离谱的进口豪华SUV了。
你想想,以前一个家庭想买台大空间、坐着舒服的SUV,可能得去看宝马X5、奔驰GLE这些车,动辄七八十万。
理想L系列一出来,说我这车空间更大,配置更高,坐着更舒服,平时上下班用电,成本低,周末出去玩跑长途能加油,没有里程焦虑,关键是价格只要人家的一半。
这么一比较,对于那些追求家庭舒适出行的消费者来说,吸引力实在是太大了。
所以说,理想过去的成功,本质上是在燃油车的市场里,用一种更聪明的方式,做了一个“豪华平替”。
它精准地抓住了当时市场上的一大批用户,这些人既想要新能源的低成本和牌照优势,又害怕纯电动车的续航焦虑。
理想的增程方案,在那个时间点,可以说是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
甚至,后来一些学着理想做增程车的品牌,也跟着吃到了市场的红利。
但是,到了i8这台车上,情况完全变了。
它是一台纯电动车,没有了增程器这个最大的法宝。
这么一来,它就不能再跟宝马X5去比了,它必须站到纯电动车的擂台上,跟比亚迪、蔚来、小鹏这些对手真刀真枪地干。
这时候,大家看的就不再是“能不能加油”了,而是电池多大、续航多长、充电多快、配置怎么样、价格多少钱。
在这样一个透明的、竞争已经白热化的市场里,理想i8的定价和配置,一下子就显得没那么有吸引力了。
更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是,理想似乎也没想好这台i8到底是个啥。
从外形看,它很像一台小号的MEGA,有很强的MPV风格,但发布会上又拼命强调它融合了SUV和轿车的特性。
这种模糊不清的定位,让消费者很困惑。
大家买车,都希望有个清晰的认知,我买的是一台SUV,还是一台轿车,或者是一台MPV。
你告诉我这是一台“四不像”,大家心里就没底了。
在这方面,理想真得学学人家小米。
你看小米SU7,目标就特别明确。
雷军一上来就告诉你,我的车长得有点像保时捷,性能对标特斯拉,价格让你感动。
简单直接,老百姓一听就懂。
理想现在给人的感觉,反而是有点成功之后的自信过头,总想自己去定义一个新品类,结果市场并不买账。
从MEGA到i8,两次尝试都显得有些脱离群众。
最能说明问题的,还是终端的销售情况。
新车上市,正是需要大量宣传和体验的时候。
可有网友反映,他去北京客流量最大的商场之一,想试驾一下i8,结果销售说试驾车都开出去给客户上门试驾了,店里只有一台不能动的展车。
这在寸土寸金的商场展厅里,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你连让潜在客户体验一下车的机会都不能保证,还怎么卖车呢?
与此同时,隔壁的竞争对手乐道L90,展台人头攒动,试驾安排得明明白白,销售喜气洋洋地告诉你现车都快订光了。
这一对比,高下立判。
理想i8自己定位模糊,反而无形中成了别人最好的参照物和背景板。
最后,我们从更大的市场环境来看。
根据最新的数据,我们国家卖出去的新车里,新能源车的比例已经超过了一半,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说明我们国家的汽车工业转型走在了世界前列。
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在新能源车内部,纯电动车的份额在不断提升,而理想过去赖以成功的增程式和插电混动车型的增长势头,其实是在放缓的。
这意味着,未来是纯电动车的天下,理想如果不能在纯电市场打下一片江山,未来的路会非常难走。
造车是一个周期很长、投入巨大的事情,一旦产品的方向判断失误,想要掉头非常困难。
理想的纯电产品线,已经连续两次没能打响头炮了。
接下来,他们要怎么调整策略,怎么造出真正能被市场接受的纯电动车,这不仅是对理想的巨大挑战,也是我们所有关心中国汽车工业的人,都非常关注的一件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