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第三周的汽油车销量榜单释出了,轩逸又一次登顶,朗逸屈居亚军。
这俩“熟面孔”盘踞高位,似乎没甚悬念。
但细究之下,凯美瑞竟扶摇直上至第三,速腾滑落至第四,星瑞位列第12,这背后颇有门道。
明明新能源车都快把汽油车“卷”到偃旗息鼓了,怎还有如此之众青睐油车?
而且,买的还尽是些“老牌劲旅”。
是心之所系,抑或另有隐衷?
有人归结为“念旧”。
毕竟,汽油车驰骋多年,引擎的咆哮、加油站的气味,都是一代人的印记。
换句话说,习以为常了。
然则,情怀这玩意,能当果腹之粮吗?
恐怕更多人权衡的是性价比。
与坊间认知相左,实则,纵然新能源车来势汹汹,但价位普遍居高不下。
尤以那些续航里程臻远、配置精良的车型为甚,动辄二三十万。
对于囊中羞涩的家庭而言,汽油车依旧是更切实的抉择。
诸如轩逸、朗逸这般车型,让利幅度可观,维保亦便捷,精打细算下来,较之购置同级别的电车更具优势。
再说说凯美瑞。
此款车能逆袭至三甲,与其可靠性与口碑密不可分。
诸多老司机皆言,凯美瑞驾驭起来省心省力,鲜少出岔子。
在这个“速食时代”,人们皆趋之若鹜于效率,谁也不愿三番五次光顾修理铺。
当然,亦有人会指摘,购入汽油车便是“不恤环境”。
此言听似颇有道理,但细忖之下,电车当真环保吗?
电池的生产、回收,同样会滋生污染。
况且,若电力的源头仍是煤炭,那所谓的“零排放”,无非是将污染转移至他处。
当我们惯性地将肇因归咎于“环保意识阙如”时,是否忽略了更深层面的经济因素与技术瓶颈?
拓展新能源固然是大势所趋,但亦须兼顾不同消费群体的现实诉求。
看看星瑞的名次,第12位,不算差劲,但也未臻于惊艳。
此款车主打物美价廉,配置亦颇高,但品牌号召力仍稍逊一筹。
这昭示着,在汽车市场,除了价格,品牌亦举足轻重。
毕竟,购车亦是一种“颜面工程”。
仅此一数,便足以佐证问题的错综复杂。
汽油车与新能源车,并非简单的“你亡我存”的关系,而是一种共生与竞逐。
消费者亦非“非此即彼”的二元择取,而是会依据自身的需求、预算与偏好,做出最适宜自己的决断。
是以,莫急于给汽油车下“讣告”。
在新能源技术真正臻于成熟、价位下探至合理区间之前,汽油车依旧有其立足之地。
且,其所承载的不仅是交通工具的功能,还有一代人的记忆与情愫。
犹如旧相片、老唱片一般,即便世事变迁,它们依然拥有存在的价值。
关键在于,吾辈如何权衡发展与传承,如何在追求效率的同时,保留一些“慢”的温度。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