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动化浪潮与方盒子造型风潮交汇的当下,设计究竟该何去何从?这成了汽车界的一大思考命题。
近年来,30万级电动SUV市场热度居高不下,犹如炎炎夏日般炽热。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方盒子车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可原创设计却愈发稀缺。
不少车型,要么是套用Bronco的外壳,要么是对卫士致敬有加,还有靠灯带强行营造“科技感”的。
然而,刚通过工信部申报、即将于四季度上市的福特纵横首款新能源车型——烈马新能源,在设计上却做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突破。它既没有对电动化要求避而不谈,也未背离烈马家族的血统。而是巧妙融合、大胆进化,甚至重新定义了设计规则。它没有通过设计将经典“柔化”,而是把电动带来的“轻盈感”融入硬派的车身,这看似违背设计常规,实则是汽车设计跨代语言融合的“激进典范”。
一、拒绝模仿,福特原创的强力自证
社交平台上,有人评价:“这不就是Bronco Sport拉长了轴距?”但只要亲眼目睹实车侧面比例,就会发现这并非简单的“眼缘误判”,而是设计认知的偏差。
烈马新能源并非基于燃油平台改造的“电动拼凑车”,而是基于电动平台全新打造。这意味着在电池布局、舱内空间规划以及风阻控制等方面,都拥有全新的设计主导权。
所以,我们能看到它拥有更挺拔的车身、更硬朗的车肩以及更高耸的窗线。这些设计并非单纯为了美观,而是肩负着三大使命:
空间最大化:合理规划电池、乘客与智能系统的布局,让车内空间得到充分利用。
风阻最优化:贯穿式引擎盖风道并非装饰,而是实实在在用于降低风阻的设计。
比例最平衡:作为福特中国设计中心的全新力作,烈马新能源印证了设计圈“高级感源于克制”的理念。
在30万级别的电动方盒子车型中,烈马新能源的原创度堪称佼佼者,是少数能称得上拥有“独特设计语言”的车型。
二、致敬经典,让经典在电气时代焕发生机
烈马新能源的精妙之处,还在于它没有丢掉“烈马”品牌的核心特质——硬朗、纯粹与实用主义。
从灯组结构、轮拱造型,甚至A柱的立角,都能在1966年第一代Bronco上找到相似元素。福特设计团队没有用“未来感”将经典元素一概抹去,而是对经典结构进行拆解与重新组合,让老烈马的“骨架感”在电动车身上展现出别样的态度。
尤其是灯带设计:
贯穿其中的不仅是LED灯带,更是品牌信仰的象征。可点亮的“BRONCO”标识直接嵌入设计核心位置,与头灯相连,实现了视觉语言与品牌语言的完美融合。它传达的不仅是“我有灯”,更是“我是谁”。“BRONCO”字母成为视觉焦点,字标与灯带合二为一,品牌成为一种信号。
烈马的经典,不只是外在的造型轮廓,更是对自由、对道路权力的态度表达。烈马新能源的设计逻辑告诉我们,这种态度依旧存在,只是换了一种数字语言来诉说。
三、高级感设计:收敛与功能的完美平衡
当下,许多方盒子电动车在追求“存在感”的道路上渐行渐远,要么刻意营造“猛男”视觉效果,要么过度堆砌科技装饰件。
而烈马新能源却反其道而行之,选择做“减法”。它的高级感源于线条之间的留白,以及功能与造型的精准对齐。
真正引导气流的机盖风道并非伪装,从机盖到风口的一体式切割设计,是功能导向的电动空气动力学解决方案,是真材实料的风道,而非塑料饰板拼凑的“伪设计”。有肌肉感的车肩无需夸张线条来强调,新造型轮圈兼顾风阻与“硬派姿态”。它不依赖“惊艳的细节”,而是凭借整体气质的平衡感取胜。
在这个设计竞争激烈的时代,敢于“少做一点”,反而更显珍贵。
四、精准定位:兼顾城市与自由梦想
不要被“烈马”这个名字误导,烈马新能源的目标人群并非那些热衷于穿越可可西里的越野狂热者。
烈马新能源的外观设计,不仅仅是为了“好看”,更是为了与特定人群产生共鸣。它的目标受众是那些不再满足于BBA电动车“商务感”的年轻新中产。
因此,烈马新能源的“车身造型”“灯组语言”“颜色选择”等,都在努力为城市人群打造一个极具态度的自由象征。
它的目标用户画像更像是“城市行动派”:
工作通勤频繁,周末享受高品质露营;注重颜值,也重视空间和智能体验;既懂设计,又了解技术配置;不愿被标签定义,却希望开出去能被懂的人识别。
这也是烈马新能源推出两个版本的原因:
增程版拥有220km纯电续航和综合续航1220km,满足城市通勤与周末出游的双重需求;纯电版配备105.4kWh超充大电池,续航达650km,让长途旅行无后顾之忧。
设计只是吸引眼球的手段,而精准的定位才是烈马新能源的核心竞争力。“烈焰橙”的出现,不仅仅是一种颜色选择,更是一种将高性能身份融入日常生活的权限赋予。如果你懂车、有独特的生活方式、追求自由,那么它就是你的理想之选。
五、智能设计:融入感官体验
从工信部的图片可以确定,烈马配备了激光雷达。在与企业的交流中,我们还了解到烈马新能源的聪明之处在于,将智能功能转化为一种感官体验:
贯穿灯与感知系统联动,视觉语言即科技语言;
越野路书与UI界面整合设计,并非简单的APP外挂,而是与中控整体设计融为一体;
小憩、宠物、露营三种模式预设,并非配置的简单堆砌,而是在设计初期就充分考虑了空间模块的“生活可能性”。
这是一种典型的以体验为核心的工业设计思维(Design for Experience)。
结语:经典与未来交融,自由灵魂永驻
在算法和流量主导的汽车时代,许多设计为了追求“短效刺激”而失去了初心。但烈马新能源并非如此。
它既不急于博眼球,也没有抛弃家族精神,而是凭借一套自洽的设计逻辑,为我们呈现了这样一款车:
有原创度,却让人倍感亲切;
有科技感,却不显油腻;
有传承感,却毫无陈旧之感。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