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挥刀自救:极氪美股撤退背后的百亿算盘与生态反攻
当极氪001和小米SU7在市场上打得火热时,吉利突然宣布要接回自家"孩子"——成立仅一年就冲刺纽交所的极氪即将退市。这场闪电般的资本操作背后,藏着吉利掌门人李书福的深层焦虑:新能源战场上,单打独斗的时代结束了。
一、自己打自己的尴尬舞台
极氪001车主王先生最近很郁闷,他去年花30万买的车,半年后同品牌SUV极氪7X直接杀到23万区间。这种"新车比旧车便宜"的戏码,在吉利内部不断上演。2024年上市的极氪001和7X这对"亲兄弟",硬生生在展厅里演变成价格内卷,让销售顾问都分不清该推哪款车。
这种混乱直接反映在销量上。今年前4个月极氪只卖出5.5万辆,完成年度目标不到18%。更尴尬的是,2025款极氪001上市仅半年就更换芯片,导致老车主集体吐槽"买早了"。有网友调侃:"买极氪就像买手机,半年就成过气旗舰"。
二、吉利的省钱大作战
李书福的算盘打得啪啪响。合并极氪和领克后,研发费用直接砍掉20%,相当于每年省下40亿真金白银。生产线调整后,每辆车的物料成本还能再降8%,这可比降价促销实在多了。
更狠的是渠道整合。极氪在一二线城市的体验店和领克在三四线城市的4S店正在打通,未来消费者可能在领克店里试驾极氪。这种"一店卖两牌"的模式,光是门店租金就能省下上亿元。
三、新能源战场的生态突围
吉利这次整合绝不是简单的抱团取暖。从收购沃尔沃到孵化极氪,李书福的终极目标是打造汽车界的"安卓系统"。现在把极氪、领克、银河这些品牌收编,就像把散落的App整合成操作系统——极氪做高端纯电,领克攻混动市场,银河守10-20万基本盘,形成攻守兼备的产品矩阵。
这种打法正在见效。今年1月极氪领克合并后首月交付4.2万台,直接把理想挤下新势力头把交椅。更关键的是,合并后的研发团队正在憋大招:900V高压平台、自研自动驾驶芯片、超级混动系统,这些技术将同时用在极氪和领克新车上。
四、退市背后的阳谋
表面看极氪退市是资本撤退,实则是李书福的"腾笼换鸟"。美股上市时估值腰斩的教训太痛,与其在海外市场当配角,不如回A股当主角。别忘了,蔚来回归港股后市值翻倍的故事,李书福不可能不心动。
更重要的是控制权争夺。现在吉利汽车持股65.7%,完全合并后可以甩开膀子搞改革。那些制约决策的外部投资者没了,李书福能更激进地推进电动化转型,毕竟2025年吉利新能源销量目标要冲150万辆,这需要绝对的指挥权。
这场闪电退市像极了手机行业的荣耀独立事件。当外部环境剧变时,果断断臂求生或许才是生存之道。但吉利要面对的不仅是内部整合,还有小米、华为这些跨界对手的围剿。李书福的生态战法能否破局?2025年剩下的7个月,将给出残酷答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