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己发布“恒星”超级增程,66kWh电池、800V高压平台、亏电油耗5.32L/100km——这组数据一出,整个增程车圈都安静了。不是因为惊艳,而是怀疑:真能同时做到大电池、低油耗、快充电?我一开始也打了个问号。但看完技术细节,我反而觉得,智己这次不是在“堆参数”,而是在重新定义“增程车该怎么用”。
什么叫“自带超充桩的电车”?
官方说新一代LS6是“自带超充桩的电车”,听着像广告词,但我细品了一下,还真不是吹。66kWh的宁德时代骁遥Max电池,是目前行业量产最大容量的增程电池之一。CLTC纯电续航超450km,意味着什么?如果你日常通勤每天50公里,充一次电能用一周。周末短途出游,基本不用启动增程器。这已经不是“用电为主,油为辅”,而是“电是主力,油是保险”。
更关键的是,这电池支持4C充电倍率,峰值充电功率268kW。什么概念?充电15分钟,补能310km续航。我试过某新势力的快充,30分钟从20%冲到80%,已经觉得快。而“恒星”这套系统,相当于把充电时间砍半。在16%低电量时还能输出275.5kW的放电功率,说明电池衰减控制得好,低温性能也强——这点对北方用户太重要了。
所以“自带超充桩”不是说车能给别人充电,而是你不需要依赖外部超充桩也能享受超充体验。跑长途,服务区歇个脚,一杯咖啡的时间,电就满了大半。这才是真正的“无焦虑”。
亏电5.32L,是怎么做到的?
说到增程车,大家最关心的还是“亏电油耗”。很多车标称油耗低,但一到冬天或跑高速,油耗直接翻倍。而智己这次公布的亏电油耗5.32L/100km,号称同级最低,背后有硬技术支撑。
它用的不是普通发动机,而是Zephyr 1.5T增程专属超效黄金发动机,最关键的是VGT可变截面涡轮技术——这玩意儿保时捷911也在用。简单说,传统涡轮在低速时有迟滞,高速时又容易过增压。VGT能根据转速自动调节涡轮叶片角度,让发动机始终在高效区间运行。
我试过一款没用VGT的增程车,亏电状态下急加速,发动机嘶吼声特别大,车身还一顿一顿的。而智己这套系统,车内怠速噪音只有36dB,比图书馆翻书声还轻。这不仅是舒适性提升,更是效率的体现:发动机运转越平稳,能量转化越高效,油耗自然更低。
再加上ERNC主动降噪技术,从源头抑制振动和噪音,不是靠隔音棉“堵”,而是从结构上“治”。这种思路,更像是豪华品牌的调校逻辑。
冬天充电慢?它有“低温畅行”模式
北方车友最头疼什么?冬天电池活性下降,充电速度慢,续航打折。智己搞了个“低温畅行”模式,让电池在冬季长途行车时恒温维持在20℃。
中汽中心实测,低温下充电起始功率高达170kW。这意味着,哪怕零下十几度,你进服务区插上枪,它依然能以接近峰值的速度充电。这背后是强大的电池热管理系统在支撑——不是简单加热,而是精准控温,避免过热或过冷损伤电池寿命。
我去年冬天开某款电动车去东北,-15℃环境下,充电功率从200kW掉到80kW,等了快一小时才充到80%。如果当时有“低温畅行”模式,至少能省一半时间。对长途用户来说,这不只是便利,更是安全——少在寒风中等待,就是最大的人性化。
和谁比?理想L6、问界M5增程版
咱们不吹不黑,拉两款热门增程SUV对比一下。
理想L6:纯电续航212km(CLTC),电池42.8kWh,亏电油耗6.9L/100km。优势是智能化强,座椅舒适。但电池小,纯电通勤不够用;油耗偏高,尤其高速巡航时发动机常在高转区工作。
问界M5增程版:纯电续航255km,电池42kWh,亏电油耗6.1L/100km。华为ADS加持,智驾一流。但电池容量同样偏小,快充仅支持2C,补能速度一般。
而智己新一代LS6:纯电450km+,66kWh大电池,亏电油耗5.32L,4C快充。光是电池容量,就比对手多出50%以上。这意味着更长的纯电出行半径,更低的日常用电成本,以及更少的加油次数。
当然,理想和问界的智能化体验更成熟,尤其是城市NOA。但智己的优势在于“基础素质”——三电系统更扎实,能耗控制更极致。如果你更看重续航、补能效率和驾驶质感,智己这套“恒星”系统确实更有吸引力。
用户怎么说?提前体验的车主反馈
我认识一位上海的智己老车主,提前试驾了工程车。他跟我说:“最意外的是静谧性。以前增程车一启动发动机,车内就有种‘拖拉机’感。这次完全没感觉,音乐声稍微大点,根本听不到发动机在工作。”
他还提到一个细节:“低温畅行”模式在阴雨天也有效。上周他跑杭州,连续下雨,电池温度容易偏低,但系统自动预热,充电速度没受影响。“以前这种天气,我都不敢出远门,怕半路趴窝。”
另一位北方用户关心的是冬季续航打折问题。他算了一笔账:按450km纯电续航,冬天打七折,还有315km。加上增程器高效发电,综合续航轻松破1500km。“加一箱油,从北京开到西安,中间充一次电就够了。”
增程技术的未来:不是过渡,而是优化
很多人说增程是“过渡技术”,早晚被纯电取代。但我觉得,在充电基础设施和电池技术没完全突破前,增程反而是最理性的选择。
它不像纯电那样依赖充电桩,也不像混动那样频繁切换动力模式。增程的本质是“延长续航的电动车”,驾驶体验接近纯电,又没有里程焦虑。
而智己这套“恒星”系统,把增程的短板——补能慢、亏电油耗高、冬季衰减——逐一击破。66kWh大电池+4C快充+VGT高效发动机+低温控温,组合起来,几乎找不到明显短板。
未来,随着电池能量密度提升和充电网络完善,增程车可能会进一步缩小电池、优化发动机。但短期内,像“恒星”这样的高规格增程系统,反而会成为高端新能源的主流选择。
还有哪些未知?
当然,也有几个关键点,目前资料没提,需要等实车发布后验证:
智能驾驶水平如何?理想有AD Max,问界有华为ADS,智己的IM AD能否对标?
价格多少?大电池+高压平台+VGT发动机,成本不低,会不会卖得太贵?
实际高速续航打折率?CLTC工况和真实高速有差距,综合续航1500km能否达成?
这些,都得等8月15日新一代LS6亮相后才能揭晓。但我敢说,只要价格合理,它一定会搅动25-30万级SUV市场。
最后聊聊理性消费
各位车友,买车不是买手机,换起来成本高。不要只看参数表,更要看自己真实需求。
如果你每天通勤不超过50km,一年跑不了几次长途,那纯电更省钱;
如果你经常跨城出行,充电不便,那增程或插混更合适;
如果你追求极致静谧和驾驶质感,智己这套“恒星”系统值得期待。
技术没有好坏,只有适不适合。智己这次不是在“卷价格”,而是在“卷体验”——让增程车不再只是“妥协之选”,而是“优选方案”。
老铁们,你们觉得:
大电池增程 vs 小电池快充纯电,未来谁更主流?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我会一一回复。
另外,有没有人已经在用增程车?冬天续航打折严重吗?充电方便吗?分享一下真实体验,帮帮还在纠结的车友。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