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汽车早已不是稀罕物,走进了寻常百姓家。二手车凭借价格优势,成了不少家庭日常出行的实惠之选。然而,二手车市场里“水很深”,一些不良商家为尽快卖掉问题车,会刻意隐瞒车辆的事故、泡水经历,甚至用虚假检测报告糊弄买家。要是购车前不通过正规途径查清事故出险记录,很可能买到隐患车,后续麻烦不断。那二手车事故记录咋查?下面就分享几个靠谱方法。
一、网上快速查询
查询方法步骤:微♥搜索栏输入【查车猫】点击查询
在小程序中选择“车辆事故出险记录查询”,然后按照要求,输入车架号或上传行驶证即可查询到。
除此之外【查车猫】小程序还能查交强险、车辆信息、出险记录、事故记录、车辆状态、抵押状态,4S店的维保记录、车牌查车辆、车架号查车辆查询等等!
二、保险公司查询
保险公司官网查询登录所投保的保险公司官方网站进行查询。
三、4S店及维修厂查询
若车辆长期在同一家4S店维修保养,可携带身份证、车辆所有权证明前往查询。 但仅限本店维修记录,若车辆未在4S店维修则无法查询。
四、车管所及交通管理部门查询
携带车辆行驶证、车主身份证等相关证件,前往当地的车管所或交通管理部门。
购买二手车时,由于车辆历史信息不透明、市场监管存在漏洞等因素,消费者可能面临多方面的风险,具体如下:
车辆质量风险
事故隐患:部分商家会隐瞒车辆的事故史,尤其是经历过严重碰撞的车辆。这类车即便经过修复,车身结构强度也会降低,在后续使用中,再次发生事故时,车内人员的安全难以得到保障。例如,车辆A柱在事故中严重变形,修复后其抗撞击能力远不如原厂状态。
泡水损害:泡水车是二手车市场的一大隐患。车辆被水浸泡后,电器系统、发动机、变速箱等关键部件容易受损。一些商家会对泡水车进行简单处理后出售,但这些车辆后期可能会出现电器短路、发动机熄火等故障。比如,车辆被水淹没至中控台,浸泡时间较长,车内的电子元件和线路很可能已经腐蚀,即使经过维修,也难以保证长期稳定运行。
调表欺诈:为了抬高车辆售价,部分商家会篡改里程表,将高里程数的车辆伪装成低里程数的车辆。高里程数的车辆,其发动机、变速箱等部件的磨损程度通常较大,使用寿命也会相应缩短。例如,一辆实际行驶了20万公里的车辆,被调表后显示只行驶了10万公里,消费者可能会以较高的价格购买到一辆磨损严重的车辆。
零部件问题:一些商家为降低成本,会使用劣质的翻新零部件或副厂零部件来替换车辆的原厂零部件。这些零部件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可能会影响车辆的性能和安全性。比如,使用劣质的刹车片可能会导致刹车距离变长,增加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
手续与法律风险
证件缺失:部分二手车可能存在证件不齐全的情况,如行驶证、登记证书、购车发票等。没有完整的证件,车辆无法正常办理过户手续,消费者购买后将面临车辆无法合法上路、无法进行年检等问题。例如,车辆登记证书丢失,补办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在这期间车辆无法进行交易和过户。
抵押与查封:一些车辆可能处于抵押或查封状态,商家在未解除抵押或查封的情况下将其出售给消费者。消费者购买这类车辆后,无法办理过户手续,而且车辆可能会被法院强制执行,导致消费者遭受经济损失。比如,车主因债务问题将车辆抵押给银行,在未还清贷款的情况下,商家将车辆卖给消费者,一旦车主违约,银行有权收回车辆。
套牌风险:套牌车是指使用其他车辆牌照的非法车辆。购买套牌车的消费者不仅会面临车辆被扣留、罚款等处罚,还可能因涉及违法犯罪行为而承担法律责任。例如,套牌车在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警方可能会根据车牌信息找到合法车主,给合法车主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租赁与营运车风险:部分二手车可能是租赁公司淘汰的车辆或曾经作为营运车辆使用。这类车辆的使用强度较大,车况往往较差,而且可能存在未处理的违章记录和较高的维修成本。此外,一些地区对营运车辆转非营运车辆有特殊的报废规定,可能会影响车辆的使用年限。
交易合同风险
条款模糊:一些二手车交易合同存在条款模糊、责任界定不清等问题。例如,合同中未明确约定车辆的质量标准、售后服务内容、违约责任等,一旦发生纠纷,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比如,合同中只约定了车辆的价格和交付时间,但对于车辆是否存在质量问题、商家是否提供质保服务等没有明确规定,当车辆出现质量问题时,消费者可能无法要求商家承担责任。
虚假宣传:部分商家在销售过程中会夸大车辆的性能和优点,或者做出一些无法兑现的承诺,如提供长时间的质保、免费保养等。但在实际交易中,商家却以各种理由拒绝履行承诺,导致消费者的权益受损。例如,商家承诺为车辆提供一年的质保服务,但当车辆在质保期内出现故障时,商家却以各种借口推脱责任,不承担维修费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