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踩下油门,感觉整台车轻飘飘的,离上次去修车那会儿,差别真挺大的。去年,我在朋友圈看到一个测算:一个普通家用车,平均每百公里油耗在8升左右(估算,体感),目前汽在7.5元一升(行情不算稳,不确定性大)。这算下来,油钱一年下来就得至少一万六(假设每周跑150公里,无大故障)。于是,心里突然问自己,既然油还得花钱,车修成本是不是也该算进来?这会不会算个长远的账?我跟朋友开玩笑说:要不要事先贴个标签,开车越久,越值得修?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那天看的一张照片——是我那辆快两年的车在门口晾着,旁边还摆了一只简陋的工具箱。其实我有个疑问:到底车损险那些高大上的服务,真有那么必要么?还是说我们都被商家搞得精神错乱了?你知道的,买保险就像买水果,嘴上说要选最好的,实际回头更看中价格和方便。
我认识一位销售,他曾调侃说:车损险就像多出来的配件,你不用可能好点,但出事了就拼了命补。其实我觉得,他说得也有点儿道理。多年前那会儿,刚买车的时候,敲定一堆险:全险、涉水险、玻璃破碎……当时觉得不买就算交了免死金牌似的。现在想想,那些所谓保险杠的保障,真是鸡肋多过实用(这段先按下不表)。
事情是这样的:我曾亲眼见过一位朋友的车被撞,修车的钱他只花了三千块,主要是自己跑配件市场弄的非原厂零件,而且自己装,快—省时—省钱。对比之下,4S店链的钱至少得翻倍,甚至三倍(这估算有点儿夸张,但差还是很明显)。这样想:保险公司岂不是把我们当傻瓜?你们出钱修,谁给你撑腰?可是真打官腔:中间的理赔流程,繁琐得像备考材料。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哦,朋友说得挺有意思:你别看我不买车损险,我车子开了八年,一次全责都没遇到。这让我想起一个问题——依靠责任划分,修车是不是更偏向场外交易?毕竟,有些修理厂搞原厂件改装,还要多花点,保险未必全包。你有没有想过:买险是不是变成了让人安心的名义,实则变成了帮厂家养活修车工厂的工具?
我思索了一会儿,觉得不能光看短期。你知道吗,自己算过,保守假设每年意外花费不超过千五(估算啦,不代表全部),加上平时油费费用,每年开销真实在一万八左右。这个数字听起来,总比买险的花费划算,但如果偶遇一次大事故或者事故连续出现,保险的安心反倒让你少操心点。
而且,我还注意到一个不细想过的点——车辆的电子设备日益复杂,跟手机一样,一碰就坏。一份高端的车损险,包含了电子系统、传感器、甚至部分软硬件的保障。反过来,没有保险的话,修这些电子体系,光配件费就飙成天价了。谁都知道,车型越新,电子越多,出个问题那钱就不是小数。
我在想:车损险是不是跟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驾照考试一样,从新手上路的时候挺香,一开车就買点保障,但久了,到了老司机,反而觉得它变成了包袱(这段还得再推敲,可能我想的太片面了)。比如:我的一位亲戚,大半辈子都不买险,他说:我信自己,平时开车不冒险,出事就全责由对方承担,干嘛要白白花那些冤枉钱?这其实也让我鼓起勇气去思考:是不是我们被保险行业洗脑得太深了?还是说,真有合适我们自己的规避套路?
兄弟你没注意到一件事吗?有时车损险还挺难规避——哪怕你再胆大包天,也不可能把自己免疫到所有风险,只要有人撞你,这张免死金牌就得亮出来。只是,话又说回来,现在电子眼多了,隐形的规矩越来越严。
我觉得,真正聪明的人,是学会像那位开八年不买险的朋友一样:只要守规矩,注意点儿细节,很多意外其实可以自己避免。比如:闯红灯、乱变道,那可真是投机取巧的玩法。你还记得吗?我第一次被讲:如果你能有个耐心,小心点,哪怕小刮蹭都算日常。(这句话我一直记得)
你问我:是不是说车损险应该量体裁衣去买?但现实中,很多人买车险如同点菜:要不,来个全险;要不,啥险都不要。要看自己的生活惯。我那位老李,每次出门都走熟悉路线,基本不冒险,车损险对他来说就是多余的投资。
我反复琢磨一个问题:修保险就是在打心理战。你花的钱多了,反而觉得安全感提升——但真是这样么?如果没有真风险,那买保险不就是多掏钱的心理安慰?一份安稳,也许就靠自己驾驭。
你说:车损险是不是逐渐变味?它会不会像我们小时候的保姆式保障一样,逐渐被生活负担吞噬?那还好,老司机的风险意识越强,反倒越能用钱换取实际的安全。这点让我觉得:要不是六神无主,我会考虑撤掉这份险,留点钱投点更靠谱的事,也许是学个技能,或者带孩子去旅行。
说到这,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如果只是对车的安全感做过度的投资,是不是也挺荒唐?就像人到中年,餐餐吃大鱼大肉,结果健康变差。车也是。况且,买保险还得考虑没有必要的花费——这点,难得一试。
还有一个微妙的角度:车子坏了,自己修修也未必比保险公司干得差。像我刚刚那朋友,拆拆装装,省得花钱。关键在于,车主自己有没有点修车的心思和耐心去琢磨。
这世界上,真的没有绝对的安全和实惠。只我们都在用钱,换一个相对的安心。只是,我在想,未来会不会保险变得更像健康码:一个数字化的信任标志?还是只是把我们的风险硬塞给了某个保险公司?
(说到这里我忽然发现:最重要的,也许是心态。)这段时间,我对着车门反复琢磨:是不是还能有更聪明的规避风险的办法?也许只需多点耐心,少点赌心,生活不就踏实很多?这小小的疑问,留给你,也许会更有趣。
你觉得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