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汽车2025财年第四季度(截至2025年3月31日)的营业利润同比暴跌76%,引发市场对其经营状况的广泛关注。以下是关键信息总结与分析:
1. 业绩数据与市场表现
第四季度营业利润:735亿日元(约合47.26亿美元),远低于市场预期的2755.2亿日元,同比下滑76%。
全年业绩:2024财年营收同比增长6.2%至21.69万亿日元,但营业利润同比下降12.2%至1.21万亿日元,净利润更是下降24.5%至8358.4亿日元。
2025财年预测:预计营业利润将同比下滑59%至5000亿日元,净利润下降70.1%,营收减少6.4%。
2. 利润暴跌的主要原因
(1)美国关税政策冲击
美国对进口汽车及零部件征收25%的关税,直接推高了本田在美销售成本。本田预计2025-2026财年关税对其营业利润的负面影响将达6500亿日元。
为规避关税,本田已调整生产布局,例如将思域混合动力车型的生产从墨西哥转移至美国。
(2)电动汽车需求放缓
全球电动汽车市场增速放缓,本田推迟了加拿大电动汽车投资计划,原计划投入150亿加元建设完整电动汽车产业链,现延期两年。
尽管本田计划到2040年全面转向电动化,但其当前电动车产品线竞争力不足,市场存在感较低,例如在中国市场的纯电车型月销量仅数百辆。
(3)中国市场销量下滑
2024年本田在华销量同比下跌24.4%,7月单月销量更是暴跌41.39%。燃油车需求萎缩叠加新能源车型竞争力不足,导致本田关闭两家中国工厂,裁员上千人,产能缩减30万辆。
自主品牌(如比亚迪)在新能源领域的快速崛起,进一步挤压了本田的市场份额。
3. 应对措施与未来挑战
生产与战略调整:转移生产以规避关税,加速电动化转型,计划到2030财年投资10万亿日元用于技术研发。
合作与并购尝试:此前与日产合并谈判失败(潜在利润增长1万亿日元未实现),但仍在探索与中国科技企业(如华为、宁德时代)合作以提升智能化与电动化能力。
成本控制:调整分红政策,转向“股本分红”,并计划通过裁员和关闭工厂优化产能。
4. 行业与市场影响
日本车企集体承压:日产、马自达等日系车企同样受关税和电动化转型拖累,日产宣布全球裁员2万人并关闭7家工厂,马自达推迟财报发布。
全球供应链波动:美国关税政策导致全球汽车供应链成本上升,欧洲车企(如奔驰、Stellantis)也撤回业绩指引,通用、福特等美企利润预期下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