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有个事儿挺有意思,大家都在讨论,就是奇瑞的捷途旅行者这款车。
这车卖得实在是太火了,从2022年9月上市,到现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全球已经卖出去了28万辆,光是今年6月份一个月,就卖了1.5万辆。
这种方方正正、看起来很硬派的SUV,今年整个市场的销量都涨了快一倍,而捷途自己一家就占了三成的市场份额,可以说是吃下了最大的一块蛋糕。
这股热潮甚至都传到了二手车市场,一辆开了三年的旅行者,竟然比当初同价位买的那些普通城市SUV还能多卖百分之八的钱,保值率相当惊人。
捷途旅行者的成功,让奇瑞尝到了巨大的甜头,也让很多人看到了市场的真实需求。
以前大家想买一辆有个性、看着能去“野”一下的车,要么得花二十多万去买长城的坦克300,要么就只能看看,预算不够。
旅行者一出来,把价格直接拉到了十五万这个级别,外观设计得又很像那些更贵的硬派越野车,一下子就击中了很多人的心。
而且它不只是个样子货,还真的给了一些实用的配置,比如后桥差速锁,这能让它在走一些烂路的时候,比普通两驱的城市SUV更有底气。
配置表拉出来一看,琳琅满目,比很多二十万的合资车给的都多。
这就说明了一个很简单的道理,现在的消费者越来越懂车,也越来越实际,他们不一定非要迷信什么大品牌,而是看你这个产品到底值不值这个价,给的东西够不够实在。
按理说,有这么一个爆款产品,奇瑞应该会觉得很欣慰。
但从奇瑞内部来看,也出现了一个有点尴尬的现象。
他们花大力气打造的高端品牌星途,去年忙活了一整年,总共卖了13万辆车,这个成绩还不到旅行者这一款车销量的一半。
这就好比,家里重点培养的优等生考试成绩一般,反倒是那个没怎么管的“野孩子”,自己出去闯出了一片天。
这一下,奇瑞的思路可能就有了变化。
他们或许在想,既然大家这么喜欢捷途这个品牌和它的风格,那我们是不是可以顺着这股劲儿,把捷途的品牌形象往上再抬一抬,去冲击一下更高端的市场呢?
于是,一个清晰的计划就浮出水面了。
第一步,用旅行者这款车,在十五万级别站稳脚跟,让大家心里形成一个印象:捷途就是高性价比的“方盒子”专家。
第二步,推出插电混动版的山海T2,看看市场对新能源硬派SUV的反应怎么样。
现在,第三步棋要落子了,就是准备推出一款全新的、定位更高的车型,叫做捷途纵横,直接把价格瞄准了三十万以上的区间。
这个打法,让人想起了当年的比亚迪。
比亚迪也是先用宋PLUS这样的车型,在十几万的市场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获得了海量的用户和口碑,然后再顺势推出更高端的唐系列,一步步地把品牌价值提了上去。
但是,这里面有个关键的区别。
比亚迪当年往上冲的时候,手里握着的是DM-i超级混动技术这张王牌,这是它自己独有的核心技术,是别人短时间内模仿不来的硬实力。
而奇瑞现在手里最亮眼的两张牌,是捷途旅行者成功塑造的硬派造型和超高的性价比。
靠着这两张牌,能不能在三十万以上这个竞争激烈得多的市场里也打出一片天,确实要画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因为一旦价格到了三十万这个级别,消费者考虑的东西就完全不一样了。
买这个价位车的人,他们不光是看配置表有多长,空间有多大,他们更看重品牌带来的附加值,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面子”,以及整个服务体系带来的体验。
你想想,三十多万的预算,可以买到宝马X1、奥迪Q3,甚至是一些优惠力度比较大的凯迪拉克XT5。
这些豪华品牌的车标本身,就代表了一种身份和品位的象征。
捷途作为一个主打亲民和性价比的品牌,突然要和这些“老牌贵族”同台竞技,消费者在心理上能不能接受,是个很大的考验。
更现实的挑战来自于直接的竞争对手。
长城的坦克品牌早就在这个领域深耕多年,已经建立起了非常好的口碑。
它的坦克400 Hi4-T,售价在二十八万多,用的是3.0T V6发动机的插电混动系统,还配了真正能去越野的三把差速锁。
这套硬件配置,可以说是相当强悍了。
如果捷途纵横拿出来的核心动力组合,还只是比较常见的2.0T发动机加8AT变速箱,那它要怎么向消费者解释,为什么自己的车要比硬件更强的坦克400还贵上好几万呢?
这个多出来的价格,必须要有足够有说服力的理由才行。
除了产品本身,服务也是一个绕不开的坎。
捷途目前在全国有八百多家销售网点,覆盖很广,但其中有一半都分布在三四线城市。
这个网络布局,对于服务好买十五万级别旅行者的用户来说是优势,但对于服务好花三十多万买车的用户来说,可能就显得不够高端了。
高端车主往往对服务的要求更高,他们希望有更舒适的休息环境、更专属的接待、更有效率的维修保养流程。
要把整个服务体系都提升到豪华品牌的标准,需要投入巨大的时间和金钱。
奇瑞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有消息说,他们准备为纵横的首批车主提供终身免费保养和专属服务通道这样的特殊政策,这算是一种弥补和示好。
但建立一个高端品牌形象,从来都不是靠一两次的优惠活动就能完成的,它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沉淀。
你看国内其他尝试高端化的品牌,比如吉利的领克,也是花了五六年的时间才慢慢被市场认可;长城的魏牌,到今天也还在努力向上。
这条路并不好走。
说到底,现在的中国消费者已经非常理性和成熟了。
大家并不反对国产车卖得贵,甚至很乐意看到国产品牌能够向上突破,和国际大牌竞争。
我们真正担心的是产品“值不值”这个价。
如果捷途纵横真的能拿出让人眼前一亮的技术,比如用上了更高级的纵置发动机平台,配备了空气悬架,或者有一套性能卓越的混动系统,那么它卖三十万,甚至更高,大家都会觉得这是中国汽车工业的进步,愿意为它鼓掌买单。
但如果它仅仅是在旅行者的基础上,把内饰做得更豪华一些,换个更威猛的外壳,核心技术没有质的飞跃,那么这种做法就很容易被看作是在过度消费旅行者积累下来的好名声。
市场会奖励那些敢于创新和突破的勇者,但前提是这份勇敢必须建立在强大的实力之上。
捷途旅行者的成功已经证明,踏踏实实地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就能赢得市场。
现在的问题是,奇瑞想把这种成功复制到一个全新的、难度更高的领域,消费者们是否愿意为这份自信和雄心支付那笔不菲的账单,这还需要时间和市场来给出最终的答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