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信部为了更好贯彻新国标标准,要求电动车生产厂家要不折不扣的执行新修订的新标准,这让我们不禁想起了当前电动车的“解速”乱象,先上牌后改装,已经成为行业公开秘密,可谓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怎么样才能更好地管理电动车?车主提出两种解决方案,对此你支持吗?
电动车“解速”乱象频出
新国标标准对电动车的行驶速度有明确的规定,禁止速度超过25km/h,但是对于广大车主来说,这无疑降低了他们的出行效率,所以催生了庞大的解速改装市场。
电动车商家可以通过篡改控制器、更换电机或者安装解码器等方式,轻松的将电动车时速提升至40km/h左右,甚至买新车可以免费提速,不收取任何费用。
有的商家还给电动车安装更高电压的电池,通过添加电池的方式,既提高了行驶速度,又增加了续航里程,让很多车主乐此不疲。
另外解除速度的门槛也比较低,只需要在电商平台上搜索电动车解码器,可以发现很多商家能够为解除速度提供“周到”的服务,不仅有文字说明,甚至还有视频教程。
借出电动车行驶速度的方式,可谓是五花八门、乱象频出,虽然各地也开展专项治理,但是效果却并不显著,一方面是速度检测手段之后,另一方面没有过多的警力上路面巡查。
电动车安全与效率存在冲突
对于电动自行车限制行驶速度,根据官方的说法是为了保障车主的出行安全,但是在安全保障与出行效率之间存在着冲突。
比如日常通勤13.2公里的话,25km/h时速下需32分钟,解速至40km/h后可缩短至20分钟,这样就可以减少上班通勤的时间,而且也不容易迟到。
再比如外卖骑手对速度要求是刚需,行驶速度快,可以缩短配送的时间,同时还能增加配送的订单,外卖小哥可以有更高的收入,但是限制时速,直接影响了外卖小哥的正常收入。
虽然理论上来说,行驶速度越快,出现交通事故的几率会越大,但是目前电动车技术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刹车反应能力更快,而且稳定性能更好,单纯限制速度,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安全出行的问题。
对于电动车车主来说,当前最大的问题是非机动车道被占用,或者缺少非机动车道,迫使电动自行车不得不进入机动车道,这会增加交通事故的概率。
另外当前非机动车道比较窄,同时行驶速度比较慢,导致了非机动车道拥堵,不仅降低车主的出行效率,而且可能发生互相碰撞的危险。
众所周知,提高行驶速度,可以加快车辆的通行效率,能够加大道路的利用率,比如高速公路有最低时速要求,目的就是为了提高道路的使用效率。
车主提议两种管理模式
放开电轻摩上路限制
既然一定要如果一定要限制电动自行车的行驶速度,可以考虑放开电轻摩的上路限制,允许电轻摩合法上路,车主只要持驾照、买保险,可以在机动车道最右侧行驶。
电轻摩能够上路行驶,相信很多电动自行车车主会升级为电轻摩,既可以提高出行效率,又能够缓解非机动车道的压力,做到各行其道。
早在2024年,江苏盐城已经放开电轻摩的上路限制,允许电轻摩在市区道路通行,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电动车解除速度改装行为明显下降。
分路段动态限速
现在电动车的电子围栏技术已经非常发达,可以设置指定路段限速,比如学校、商圈、住宅小区附近,限制车辆的行驶速度,但是城市快速路、辅路的区域,由于道路宽广,可以放开限速。
总结
进入2025年,各地依然加强对电动车改装行为的整治,电动车解除速度限制乱象频出,怎么样才能够更好的管理电动车呢?解决电动车出行效率与安全问题,车主提出了两种解决方案。那么,您认为哪一种更值得推广?欢迎大家留言评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