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这一年的国产新能源车市场就像一锅快要爆的粥,谁都觉得自己能捞到最多的米,结果偏偏风向一变,说变就变——去年的理想还像天选之子一样,销量噼里啪啦,今年一眨眼就掉到谷底,连蔚小理这种“老三家”都混成了陪跑,头部也不稳了,谁都在踮着脚往前挤。这车市,是不是越来越像短视频平台,兴衰来得太快,根本没法提前预判。
咱还是得问一句:新能源车扎堆卖,真到了“乱战”了吗?你看这些数字,比亚迪还领着跑,三十多万台,别人就算拼命追也只能吃灰,可是优势一点点被蚕食,增速也没那么灿烂了。下头第二梯队的吉利、上汽、长安、奇瑞,集体发力,吉利的银河能月销十万,奇瑞和长安也在猛追,谁敢保证这阵风一直追不到第一?
“新势力”从高歌到哀嚎,理想最典型。去年还是站在山巅俯瞰同行,今年8月只卖两万八,能不能再翻身都说不准。蔚来、小鹏这种曾经让人期待高端突破的,现在越做越“接地气”,靠低价、促销、降标价拼销量。低价会不会杀死品牌,谁又能说得准?
更神奇的是“月销破万”成了玩家的入场券,但你仔细一看,这些品牌破万的背后,是每家都在肢解、细分自家的产品线。比亚迪拿海洋、王朝系列当王牌,吉利银河非要和零跑、启源、小米掰手腕;全场好像都在拼新品发布,谁能蹦出来个爆款,立马风向标就换人。就连蔚来,都靠“乐道”一下子从谷底拉起来,“什么品牌都行,只要能卖得出去”成了当下的生存法则。
突然这么问:国产车都这样换招,是因为国产新能源车市场太卷了吗?其实,问题不是“卷”,而是市场本身已经分层了,头部、腰部、底部格局一年两变。去年谁还会在意零跑这种“理想平替”?今年,人家赶超蔚小理,五个月稳坐新势力交付榜第一,理想在后头抓瞎。靠低价换量拼出净利润,小鹏也是低价策略一出,Mona M03和新P7一轮轮上市,何小鹏都觉得自己还能再干几年。
但你说,这波竞争是纯靠降价吗?不是的。研发、品牌、营销、渠道全都得上,甚至舆情操作都成了战场。理想i8碰撞卡车的视频能让品牌形象一夜暴跌,蔚来喊口号也可能下一月就打脸。在中国市场,“昨日的王者”秒变“明日边缘人”,没有人能一直稳坐山头。这行业活得最好的,是变脸最快、动作最多的那个“演员”。
要说竞争场面,8月更是新车发布的盛会,简直像各厂商在成都摸了把麻将,谁手里多几款新品谁心里有底——华为和上汽合体造“尚界”,预售跑出来吓人一跳,零跑、小鹏搞新车型,理想自曝定价发布后连夜降价。吉利银河、极氪、领克三兄弟联袂发力,奇瑞、长安、东风也是各放大招。比亚迪除了主力系列,仰望、腾势、方程豹三个“小金刚”轮番上场,结果高端始终不起量,中低价位独霸天下。就像闭着眼都知道,这一年下半年还得有一大堆新车扑出来抢客。
更别提各家还要拼“出海”。谁都知道国内市场快让卷王玩疯了,“走出去”才有第二条路。比亚迪在泰国工厂出货欧洲,奇瑞巴西建厂,蔚来准备去新加坡出右舵车,长城在巴西开工厂,智己进尼泊尔、澳洲,哪家不是想着国际化?不过,有意思的是,海外挣钱的还是奇瑞、比亚迪一马当先,其他几家只是刚刚起步。大家都在讲全球化、国际标准,但真去了外面市场,会不会也和国内一样陷入“卷”怪圈,没人能提前下定论。
所以说,“乱战”也不是贬义词,反倒说明目前新能源场里不再有绝对优势,谁都可能逆袭。比亚迪虽然还是头,但过了那种“独一档”时代,吉利、上汽等传统品牌靠渠道、规模慢慢啃下份额,新势力靠低价蹭流量抢客户,理想、小鹏、蔚来这些“网红选手”,一换战略就是另一个人生。连奥迪、特斯拉这些外资品牌也不能高枕无忧,国内玩家搞性价比堆料,国际品牌只能做“高端少数”。
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新能源车市比拼到底是玩规模还是玩创新?是拼独特性还是拼价格?谁将是最后赢家?这几年来,只要谁敢跳出旧赛道,敢往前一步,就能在短时间内穿越“量”与“质”的壁垒——既要有能大卖的低端,也不能丢了品牌调性和盈利能力。理想去年还能靠高端稳扎,今年就被卡在“MEGA噱头”,i8不得不降价应对舆情。蔚来靠乐道回血,新模式带动整体销量,结果能不能维持还得看之后的表现。小鹏就是典型,用低端走量新模式带品牌反哺,收获毛利。
反观比亚迪,压力也越来越大。它主业很稳靠王朝和海洋系列,但其他车型折腾半天始终不上量。超高端仰望卖不过400台,还不及人家车展一天预售,腾势D9爆了一阵、N7和N8却接连滑铁卢。方程豹豹5狠狠地提价,用户不买账还得再降。比亚迪低价位市场已经无所不能,但新品爆点、品牌高端化又卡住了咽喉。这种困境在中国车市是不是会变成常态?谁也说不准。
吉利的崛起正说明,市场没必要只有一个赢家,它的增长靠细分和结构变化。银河品牌一出手就有媲美比亚迪的势头,极氪、领克产品矩阵也紧跟,联手“搅局”。可惜高端稳定性还要打磨,毕竟月销三万、五万不是一天两天能做成的事情。
还有一个很让人琢磨的问题:网约车属性是不是掏空了品牌形象?广汽埃安就是个例子。你说它销量稳,确实每月能保三万不到,但你问网约车司机开的是什么车,十有八九是埃安—这种稳定反倒成了品牌“标签”,高端化变得更难。华望合作高端试图反带低端,可等你看细节,没人确定品牌能“翻身”。于是这种车厂就卡在难堪的增长瓶颈,既卖不高端,也守不住市场份额。
转念一想,这一切是不是在给整个行业画个轮回:过去的“天花板”被打破,明天又有新的瓶颈。卷也好,乱也罢,每家车企其实都是在“各自起舞”。昨天卖得好耳熟能详,今天就跌到垫底;昨天在边缘挣扎一把,明天就可能逆袭上市。谁管你是理想、蔚来、比亚迪、吉利?电动车风口越来越大,变数更多,潮起潮落根本没人能提前定格。
剩下的问题就留给每个人自己思考:国产新能源乱战时代,是好事还是坏事?是行业洗牌还是共同向上?谁有胆子带队突破下一阶段,谁才是最后赢家?别问我,真的没标准答案。我只知道,国产新能源车圈里,变数比车速还快。也许你很快就会看到今天垫底的理想明天杀回来,也可能看见今天豪气冲天的比亚迪变成稳稳的“老大哥”,还有那些你看不上的小品牌,一不留神杀出黑马。车圈就是这样,“卷到极致是创新”,乱战里才有机会,大家且走且看吧。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