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保险价格蹭蹭涨,这事儿其实不少人碰到。我这台比亚迪宋plus,开了整整三年。前三年保险费挺给力,第三年稍微涨点,也在能承受范围之内。今年准备第四年续保,结果大保险公司一个不愿接,小保险公司报价直接蹦到6990元(体感,样本不多),差不多快七千块。朋友听了都无语,你咋就养不起呢?我也想问问,这系统是咋整的?
说句实在的,违章次数不算多,三年里没发生过一次事故,估计这分值系统算出来的只是里程跟年龄加权的组合(我瞎猜的,没细想过)。之前还有听说,里程越高,风险评分越大,这或许是保险公司分配保费的一个隐形杠杆。可是这车一年大约开1.5万公里——这数字听起来合理吧?(这还是估算)但保险压根不管没毛病,我试过让比亚迪自家的保险接手,山东地区他们号称能保,可我实际操作了两次都被拒,客服说系统也转不过来单,挺让人头疼的。
还记得上次续保时,销售跟我说:你的年龄和行驶数据碰上了某个数据库红线,就卡住了。他说得挺专业,我当时心里想,数据库红线是啥?不过讲真的,这就像老保险圈的暗号,外人听不懂。我就奇怪了,车好好开,没事故,咋就成高风险了?难道这也算是新能源车的新加价陷阱了?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去年底和保险公司的电话记录里,我一共接了十几通问续保的电话,前三年都是这个套路。今年就唯独一家跟我聊,态度还挺敷衍。比之前多电话轰炸的,明显人手缩减。难道保险行业对新能源还没摸清门路?还是干脆认命了?
说起同级别燃油车型,我最近接触了一台日产奇骏,三年续保在4500元上下(样本少,估算),里程差不多。这价格,跟宋plus差了将近一半。这么看,新能源车除了电池的续航优势和节能环保,养车成本里保险这块,早晚得被拉回来掂量掂量。新能源车好像被保险市场区别对待的黑名单越来越长,是不是因为它的维修复杂度变大?想象里就像你换了个复杂厨具,修理师傅得用专用工具,这样师傅手里这工具箱得撑大,成本自然不一样。供应链就是这么个活,越复杂,保养维修的门槛也高。
不过我得收回刚才说的保险市场不懂新能源赋值这话,实际上一些保险公司也尝试用专门模型评估,只是数据和规则更新跟不上车企和用户实际的变化。就像你买智能手机,操作系统更新慢半拍,体验就容易出问题。新能源车险的算法可能也是这情况——老规则,套新车,怪怪的。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保费跳岗跟车辆保值率倒是有关,之前听同事说宋plus五年保值率能到60%左右(估算,样本有限),但如果保险成本高,哪还有人敢多开几年?
那到底以后怎么办?等比亚迪自己保险成熟点?还是市场规律会自动调节?可能还得看电池维修成本和换电模式有没有打通。你觉得新能源车会不会就因为这事被人弃保弃养?
最后留个小细节,我打开车门的时候,塑料扣子的声音还有点松松的,和新车时比起来,有那么一丝岁月感。就像我这三年车龄,保险高龄也成了个隐忧。你说这细节背后,隐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用车痛点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