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那阵子,上海车展灯火通明,比亚迪展台角落蹲着一台“宋”,模样老实巴交,带点撞色的金黄夹一抹黑边,相貌实在不惊艳。后来在车友群里头,大家调侃说这台车颜色像蛋黄派,不管好看与否,当年比亚迪自家人都得叫这货一声“老大”。唐啊元啊再到现在的U8、豹5,全都明摆着师出同门。
我大学室友老刘第一辆车买的是宋,说起宋被叫上SUV“元年”产物,纯电的、油电混的,甚至还有宋MAX那种看起来像大面包的配置。后来2025款出来,油电混动,亏电油耗说能做到3.7个多一点点一百公里,车友群自测有几个还真低过4。这车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名义上在“王朝”和“海洋网”间跳来跳去,宣传口号哪边风大往哪吹。大部分人其实都不太分得清这些营销词,反正能省油能跑远就对了。
现在新款宋PLUS EV外观是比亚迪这几年海洋美学那套,前脸和大灯组玩啥“波光粼影”,我看着就觉得有点水面反光那味。侧面其实腰线还挺硬朗的,这点儿倒跟早两代王朝那种方方正正的造型带点老气的韵味。尺寸呢——4700来毫米,宽接近1米9,轴距2765。可在乡下路上,其实不觉得比CR-V大哪去,村道上两个会车还是紧巴巴的。倒是这车有时候你不盯死,都忘了觉得大。
新一点的宋PLUS EV,技术活够热闹。家里楼下维修店的张师傅说现在的变速箱都搞没了,“纯靠电脑、全靠线”,他修变速箱的手艺派不上用场了。双电机四驱,前面后面都能推,71.8的刀片电池,“CTB一体化”是销售嘴里提的“钢筋板砖里藏着一块大电池”。CLTC说能跑605公里,一车主实际长途自测,南京去武汉,纯高速,才勉强到了540,空调还没敢大开。有群友开宋PLUS EV拖船,说加速踩到底推背感比老奔驰E还猛,5.3秒百公里,实际街口试了,得5秒半朝上。
有意思的冷配置,像主驾膝部气囊,比亚迪宣传里压根没提,掀开底下看到才发现。还有Privacy玻璃跟防紫外线的玻璃,全系标配,但没人讲,邻居大姐头一年晒后排娃娃都没发现。车主最常吐槽当属那个卡片钥匙,容易掉,外套兜一蹲地直接咚一声,来回跑了三四次补办。
这一年多来,“掉价鬼快”,原价二十多万,现在新车不到十四万。二手市场上一台2022年EV准新,摆五六个月没人问津,比海鸥还惨,全靠促销打折才能冲销量。可偏偏7月份单月卖了五万多台,宋家整个系列成了紧凑SUV老大,6月车友群就开玩笑,买宋不如蹲二手。
前阵子那“雷劈事件”成了群里长笑话。广西北海有辆宋PLUS EV跑高速,结果被闪电噼里啪啦来了三下。第一天车主发视频好淡定,说自个什么感觉都没,视频刷到才晓得。车上都还正常,除了车顶有两个烧焦的小点,连高压系统都没报错。微信群里那个修理厂老冯看了摇头,说这CTB结构、刀片电池跟过去普通钢壳比“扎实一截”,还说“法拉第笼,见识了没?开车下雨天,怕啥闪电,那电往地上蹦哒跑。”
记得上学时物理老师举例,“公交车像个大铁笼子,真遇上雷劈,电流只会顺着框架流走,地面轮胎导湿气就好”。不过维修师傅补充说运输易燃品的车架底下还有根软铜线接地,就是怕静电闪火星。宋的三电系统其实多冗余了份保险,极端天气下也不容易短路。
说到底,宋是比亚迪“王朝系列”的分水岭。历史上宋朝壮象虽软,合南北却时间最长也抗得最久。连维修店张师傅都调侃,“你家这车,叫宋的,活生生的‘命长’。”后来听说那台被雷劈的宋,厂里有可能会拉回展馆当样品,也有人说就该贴上标签,做个“劈不坏电动车”活招牌。
至于后续……上周那车主在朋友圈发了照片,车顶补漆就花了半天,但实际上,全程没折腾甚。倒是把家里小孩逗坏了,每次打闪电就跑去趴窗问:“爸,宋哥又要充电啦!”
数据是维修站顺便带的小工报告的,信不信由你;车上留的那两个雷点,群友说像牛眼,两个月都没人刮掉。宋这名字,感觉还真有点“撑事儿”的意思。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