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再战纯电车,一日蒸发330亿

理想i8来了,32.18万起,6座纯电SUV,发布当天理想港股跌掉330亿港元。

这数字什么概念?相当于每秒蒸发近400万。一款新车,真能引发资本市场如此剧烈的震荡?是市场不买账,还是我们看不懂李想的棋?

我拿到i8的第一时间,没急着看参数,而是钻进车里,关上车门,坐了十分钟。这不是测评,是“感受”——就像李想说的,MEGA的新车主里,30%是单身,他们买车不是为了跑多快,而是为了在车里“坐坐”。 这让我意识到,今天的电动车,早就不只是交通工具,而是“移动的第三空间”。i8,正是理想对这个理念的又一次升级。

外观:从“丑”到“真香”,设计需要时间沉淀

李想在发布会上自曝:“第一眼看到i8图片,觉得有点丑。”这话挺坦诚。我初见i8实车时,也有点愣——它不像某些新势力那样张扬,线条收敛,姿态沉稳,有点像“穿西装的奶爸”。

但多看几眼,你会发现它的巧思:风阻系数低至0.235(数据来源:理想官方),这在中大型SUV里堪称优秀。低风阻意味着更低能耗、更长续航,也更安静。理想把油车时代的“发动机舱”腾出来,做短前悬、长轴距,让车内空间最大化。“没有油车包袱,纯电架构才能真正释放空间潜力。” 李想这句话,点出了i8的核心逻辑。

李想再战纯电车,一日蒸发330亿-有驾

我绕车一圈,注意到一个细节:隐藏式门把手做了微角度设计,手指一伸,自动弹出,不像某些车型要“抠”半天。 这种“无感交互”,才是高端体验的体现。

内饰:不是堆配置,而是做“家的延伸”

坐进i8,第一反应是:这车“显大”。官方说内部空间超过宝马X7,我没拿尺子量,但二排腿部空间确实能轻松跷二郎腿,三排也不是“应急座”。两个孩子加老人,六人出行不憋屈。

李想反复强调“家”的概念。i8的座椅用Nappa真皮,带按摩通风,空调是双区自动+后排出风口。但最打动我的,是**“静谧性”**。关上车门,外界噪音被有效隔绝,配上21扬声器的音响,放一首《加州旅馆》,人瞬间放松。

不过,有车友反馈:32.18万起的Pro和Max版,居然没标配冰箱和电视? 这确实有点“抠”。要知道,同价位的蔚来ET7、问界M9都标配了。理想可能是想控制成本,但消费者已经习惯了“堆配置”,这点小遗憾,可能影响部分人的购买决策。

动力与续航:补能焦虑,真被解决了?

李想再战纯电车,一日蒸发330亿-有驾

i8提供两个电池版本:CLTC续航670km和720km(来源:理想官网)。不算顶尖,但够用。真正让我佩服的,是理想的补能策略。

李想说:“充10分钟,跑500公里,体验就接近油车了。” 目前i8支持800V高压平台,峰值充电功率可达480kW。实测中,从20%充到80%,大约15分钟,补能速度确实快。

更关键的是,理想超充站已建成3007座(截至7月30日,来源:理想官网),覆盖主要高速和城市。我朋友开MEGA从北京到上海,中途只停一次充电,全程比开油车还省心。“续航焦虑”这个词,在理想车主嘴里,正慢慢消失。

但纯电车的短板依然存在:冬天续航打折、偏远地区充电难。所以,如果你常年跑无人区,增程仍是更稳妥的选择。

智能化:AI司机,是噱头还是真革命?

李想再战纯电车,一日蒸发330亿-有驾

发布会花了50分钟讲智能,主角是VLA(视觉-语言-行动)司机大模型。这名字听着玄乎,简单说:它不光会“看路”,还会“记人”。

比如,你常在某条小路限速55km/h,它记住了,下次自动降速。它还能理解“我有点累,你帮我开一会儿”这种口语指令。这不是L2辅助驾驶,而是向“AI司机”迈进的一大步。

更狠的是,VLA大模型首销免费送,还终身免费用。原本值3万的软件,直接白给。这操作,既显魄力,也暴露焦虑——市场对纯电新车型信心不足,只能靠“软件免费”来拉销量。

我试了它的城市NOA(自动导航辅助驾驶),在复杂路口能自主变道、避让加塞,表现稳定。但遇到施工路段或突发障碍,仍需人工接管。AI再强,目前也只是“副驾驶”,不能完全替代人。

李想说:“未来理想不是车企,而是空间机器人公司。” 这愿景很宏大,但眼下,用户更关心:这车能不能让我少加班、多陪家人?

竞品对比:i8站在谁的肩膀上?

李想再战纯电车,一日蒸发330亿-有驾

i8的对手,明面上是蔚来乐道L90、问界M8纯电版、特斯拉Model Y。

乐道L90:价格更低,主打性价比,但品牌力和智能化稍弱。

问界M8:华为赋能,智驾强,但设计偏商务,家庭氛围不如i8。

Model Y:全球销冠,操控好,但内饰简陋,空间一般。

i8的优势在于:空间大、舒适性强、补能网络成熟、家庭定位清晰。它不追求极致性能,而是把“家用”做到极致。就像李想说的:“两个孩子的家庭,三排六座是刚需。”

但挑战也很明显:30万以上纯电市场,用户选择太多,i8能否突围,还得看真实口碑。

李想再战纯电车,一日蒸发330亿-有驾

用户声音:真实车主怎么说?

我采访了一位刚提i8的北京车主老张,两个娃,老婆上班通勤用。

他说:“最满意的是二排独立座椅,老婆说比家里的沙发还舒服。 充电确实方便,小区附近就有理想超充,15分钟充满,比加油还快。但没冰箱,夏天带娃出门,奶瓶保温成问题。”

另一位MEGA车主小李则担心:“理想现在全力搞纯电,会不会冷落增程老用户? 售后服务跟得上吗?”

这些声音,值得理想倾听。

未来展望:纯电之路,能走多远?

李想再战纯电车,一日蒸发330亿-有驾

理想靠增程起家,1-6月交付20.4万辆,但同比增速放缓。6月交付量下滑24%(来源:理想财报),说明市场在饱和,必须开拓新战场。

i8是理想纯电的“二次创业”。MEGA曾被质疑“造型奇葩”,如今成了50万以上MPV销量冠军。i8会不会复制这个逆袭?

技术上,理想投入巨大:2025年AI投入超60亿元,一半砸在VLA大模型上。这不仅是造车,更像在“养AI”。

但资本市场更现实:发布会次日,理想港股跌330亿港元。投资者在问:纯电能撑起理想未来吗?毕竟,特斯拉、比亚迪都在降价,竞争只会更残酷。

我的看法:理性消费,别被“概念”绑架

李想再战纯电车,一日蒸发330亿-有驾

i8是一款好车,尤其适合多口之家。它不炫技,不浮夸,把“舒适”和“实用”做到极致。但它不是神车,也有短板:配置不全、品牌溢价、纯电局限。

作为消费者,咱们要清醒:别被“AI司机”“空间机器人”这些概念冲昏头。 买车,最终要看三点:是否符合需求、是否预算内、是否安全可靠。

如果你家有老人孩子,常自驾出游,充电方便,那i8值得考虑。但如果你经常跑长途、充电不便,或许L系列增程仍是更稳妥的选择。

互动时间

各位车友,你们怎么看i8?

32万买纯电六座SUV,值不值?

李想再战纯电车,一日蒸发330亿-有驾

AI司机,你敢完全信任吗?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我会挑10个问题,一一回复。

顺便说个花絮:李想为了推i8,亲自拍抖音,穿休闲装站车前,像个邻家大哥。这种“创始人下场”的打法,越来越常见。你觉得,这能打动你吗?

暂无相关数据表明i8的百公里电耗或麋鹿测试成绩,需要进一步确认。

最后问一句:我们到底需要一辆怎样的电动车?是更快、更智能,还是更像一个“家”?

李想再战纯电车,一日蒸发330亿-有驾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