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子一年开不到4000公里,有必要留着吗?该卖吗?

“买车容易养车难”,这句话大家都不陌生。但最近网上有个话题特别火——如果车子一年开不到4000公里,到底该不该卖掉?有人算了一笔账:一辆十几万的车,每年保险、油费、停车费加起来要花小一万,如果只是偶尔开,感觉像在养个“吃灰的摆设”;但也有人说:“车到用时方恨少”,关键时刻没车更麻烦。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纠结的问题。先看个真实案例:河北的小张2019年贷款买了辆高尔夫,落地花了14万多。结果赶上疫情,加上平时通勤距离短,三年下来只开了8900公里。他算过,现在卖掉最多能拿回10万,等于每年亏一万多,心疼得直挠头。但另一方面,他又觉得车子在接送孩子、雨雪天出门时特别方便,周末还能带家人自驾游。这种“卖也亏,留也亏”的处境,你是不是也遇到过?

一、先别急着卖,算清这笔账

很多人一听说车子开得少就想卖,其实第一步应该算清楚“经济账”。根据2025年汽车保值率报告,不同车型的贬值速度差异很大。比如MPV和日系燃油车保值率能接近60%,而紧凑型车可能连50%都不到。以小张的高尔夫为例,三年车龄的中型车平均保值率约55%,但具体到他的车况,实际成交价可能更低。

这时候还要考虑隐性成本:

1. 保险陷阱:哪怕车停着不开,交强险和商业险每年也要4000元左右;

2. 保养玄机:长时间停放可能导致电瓶亏电、轮胎变形,维修费反而更高;

3. 机会成本:10万块如果存银行定期,按2%利率算每年利息都有2000元。

不过也有例外情况。广州的李姐就是个聪明人,她发现自家老雅阁虽然每年只开3000公里,但因为是经典车型,二手价反而比新车还稳。她选择每隔两天启动半小时,每月短途遛车,六年下来车况保持得和新车差不多,现在想卖还能收回7成车价。

二、这些时候,车子真不能卖

1. 应急刚需场景:北京的王叔有次凌晨孩子发高烧,网约车排队200人,他说幸亏有车才及时赶到医院;

2. 特殊天气护盾:杭州的小雨姑娘用亲身经历证明,暴雨天挤地铁不仅会弄脏限量版球鞋,还可能被踩坏新做的美甲;

3. 社交加分神器:95后小伙阿杰发现,有车后周末约朋友去郊区露营、看演唱会变得超方便,社交圈直接扩大三倍。

车子一年开不到4000公里,有必要留着吗?该卖吗?-有驾

更关键的是,现在政策也在鼓励“细水长流”。2025年新规明确,车龄5年内的车辆参与以旧换新,能额外获得8000元补贴。像前文提到的小张,如果等到第六年再卖,不仅躲过前三年暴跌期,还能赶上政策红利,里外里能多赚2万多。

三、懒人保车秘籍

对于开车少又不想卖的朋友,这里有套“三省攻略”:

- 油费省:选择混动车型,像比亚迪宋PLUS DM-i亏电油耗才2.95L,加满一箱油能跑2000公里;

- 保养省:改用全合成机油,保养周期从5000公里延长到1万公里;

- 停车省:加入小区车辆共享群,把闲置时段租给邻居,每月轻松赚回停车费。

山东的老赵就玩出了新花样。他给自家CR-V装了分时租赁设备,工作日租给附近上班族,周末自己开去钓鱼,一年净赚1.2万租金,相当于白嫖一辆车。

四、卖车的正确姿势

如果确实要卖,记住三个黄金节点:

1. 新车蜜月期(1年内):除非是小米SU7这种抢手货(二手价还能接近原价),否则亏得最惨;

2. 青壮年期(4-6年):这时保值率曲线最平缓,像本田雅阁能卖到新车价55%;

3. 政策窗口期:紧盯以旧换新补贴,2025年国四车报废最高补8万。

车子一年开不到4000公里,有必要留着吗?该卖吗?-有驾

上海的车商阿强透露个小秘密:每年3-4月是二手车商补库存高峰期,这时候卖价能比平时高5%。还有个冷知识——白色和银色车比黑色车保值,因为更耐脏且事故率低。

说到底,车子就像家里的备用钥匙,平时用不上,但没有就会心慌。与其纠结公里数,不如问问自己:上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是什么时候?孩子在校门口淋雨等车的画面会不会重现?老父母去医院复查要不要挤公交?这些无法用数字衡量的价值,或许才是我们真正该考虑的。

(完)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