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号电动车销量火爆,为何交付却迟迟难等?

“等车,等到核销码都要过期”——在九号电动车直播间里,这样的评论屡屡刷屏。5000块一辆的智能电动车,订单一笔接着一笔,但收货的脚步,却慢到让人怀疑这家公司是不是在非洲造车。这种扎心的场面,对如今标榜“科技”“销量”和“智能”的九号电动车来说,算不上台面上的宣传素材,却正真实折射出二线品牌冲刺一线时,不得不面对的冰冷现实。

九号电动车销量火爆,为何交付却迟迟难等?-有驾

“我下的是订单,不是许愿单!”一位广州车主在留言区几乎是咬牙切齿地写道。6月初,他在九号直播间抢到MZMAX新品资格券,头脑发热选了家本地门店,本该15日提车,谁知绕遍全市门店都只收获一脸茫然。客服拍着胸脯许诺,“7月初肯定到货!”而当7月的日历又翻了一页,回应却变成了:“最早月底,具体不保证。”

九号电动车销量火爆,为何交付却迟迟难等?-有驾

不仅是他,评论区一边倒的“催车团”阵容迅速集结。有的用户已经等到核销码快到期;有人满怀期待交了定金,连续一个半月门可罗雀。面对销售人员“线上优先配货”的口号,大家只剩一句冷笑:“数据亮眼,体验凑合。”在订单飞奔、仓库拉胯的节奏下,九号似乎正用一手漂亮的销量,“熬”走了神经紧绷的用户。

九号电动车销量火爆,为何交付却迟迟难等?-有驾

电动车行业的烟火味,原来可以这样真实。雅迪、爱玛、绿源,这几个在县城乡镇混得风生水起的老品牌,或许没九号那么会玩智能概念,但它们起码不会让顾客反复问出:“车到底什么时候来?”此刻的九号,像是把互联网思维用到了极致——数据优先,体验滞后,订单像基金净值一样疯狂上涨,实际交付却成了拆盲盒。

九号电动车销量火爆,为何交付却迟迟难等?-有驾

有意思的是,这样“理想很丰满,现实有点骨感”的窘境,并不只属于刚刚爬升到行业第二线的九号。几乎每个新晋黑马,在“销量爆炸—产能没跟上—用户怨声载道—公关出来灭火”之间,都这么跌跌撞撞。而老品牌们,见怪不怪,把弹幕上的焦虑当作后浪的必修课,从不多嘴。

九号电动车销量火爆,为何交付却迟迟难等?-有驾

九号为什么偏偏卡在了产能与销量的“十字路口”?线下门店和直播销售体系的无缝对接,还只是设想中的蓝图。现实是:当直播间的热情转化为成堆的待产订单,各地小店还只能干着急。货没到,门槛还是“高大上”;线上蹭流量,线下却连一辆样车也找不到影子。“是卖体验,还是卖数据?你们自己心里有数。”有网友这样怼道。

九号电动车销量火爆,为何交付却迟迟难等?-有驾

这种用户的裂痕,绝不是靠“价格做到历史新低”就能缝合的。电动车不是快餐盒饭,也不是网络爆款——它捆绑的是出行自由、生活节奏,以及对品牌的长期信任。跨城买车的刚需炸裂时,门店老板只能一次又一次承诺:“下周肯定能到!”电话那头的客户,安静地叹了口气。

九号电动车销量火爆,为何交付却迟迟难等?-有驾

这一波产能与销量的错位,正在考验九号究竟想把自己送进哪里。是成为数据驱动下的“网红打卡项目”?还是逐步走上雅迪、爱玛那样的“体验为王”的正轨?没人有标准答案,但九号车主们的愤怒提前给出了警示——对新品牌来说,技术和销量只是敲门砖,能不能把服务和品质拉到一线,才决定了你是火一阵子,还是活下去。

九号电动车销量火爆,为何交付却迟迟难等?-有驾

也许你曾在某个城市街头,见过九号电动车呼啸而过的背影。可有人“等车成精”,有人成了吐槽达人,还有人顶着近4000块的优惠价,却始终等不来一张发票。如果你是其中之一,你会忍耐多久?当销量成了“许愿池”,品牌还能赢得用户耐心吗?等这场订单狂欢落幕时,谁的声音会被真正听见?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