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车展开幕当天,广汽集团发布2025年半年报。此举纯属巧合?还是希望成都车展能转移部分注意力?
这份成绩单,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有两点。
首先是公司半年度营业收入42,610,940,971.00元,同比减少7.88%,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38,250,678.00元,同比下滑267.39%。
其次是这样的半年报,不仅延续了2024年的业绩颓势,更是创下广汽20年来首次半年亏损纪录。
这份成绩单之所以受关注,还因为它是冯兴亚掌舵广汽后交出的首份半年报。成绩很不理想,最受煎熬的必然是冯兴亚本人。
今年2月4日,春节假期最后一天,广汽集团对外宣布重要人事变动,公司原董事长曾庆洪退休,其职位由原总经理冯兴亚接替。任命如此着急,连假期都没过完呢。
公开资料显示,冯兴亚1969年8月出生,1988年本科毕业于西安交大工业管理工程专业,2001年7月取得西安交大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2004年12月,冯兴亚从郑州日产南下广州,加入刚成立的广汽丰田,任销售部门中方负责人,具体负责公司营销部门的组建和营销工作。
2016年11月22日,冯兴亚升任广汽集团董事、总经理、执行委员会主任,开始与曾庆洪搭班子。
从2017年开始,冯兴亚陆续兼任广汽传祺、广汽埃安、广汽国际的董事长,并提出自主品牌三年振兴计划。
在今年的中国汽车论坛上,冯兴亚的反思引发业内关注。他说,“当年对客户的里程焦虑把握不够精准,错失增程插混机遇”。
敢于自我剖析,冯兴亚的勇气可嘉,只可惜,这份勇气并不能帮他扭转眼下的困局,至少目前还没看到转机。
同样是在这次论坛上,冯兴亚宣布,广汽集团已全面进入“战时状态”,全力打好“用户需求战、产品价值战、服务体验战”这关乎未来的“三大战役”,助力再造新广汽。
“战时状态”四个字,给人的感觉是广汽已到了最危险的时候。造成这种至暗局面的,不能赖曾庆洪一个人,但要让冯兴亚一个人来扛。
时间回到2022年,当华为向广汽发出合作邀约时,广汽董事会以11票全票否决。否决的理由很充分:“已有埃安和昊铂,无需再多一个新能源品牌”;“核心技术必须自己掌握”;“不能让华为控制灵魂”。
有消息透露,当时华为是将广汽作为首个合作对象的,遭到否决后才将橄榄枝抛给了赛力斯。也就是说,如果当初广汽同意合作,很可能就没有后来的问界了。只可惜,这世界没有如果,但有结果。
问界的成功不仅让广汽错失弯道超车的机会,更使其在智能化领域落后于竞争对手。
冯兴亚掌舵广汽后,专程拜访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双方决定合作。这一次,广汽将与华为共同推出华望。
与华为“五界”(问界、智界、享界、尊界、尚界)的智选车模式不同,华望由广汽主导品牌名称和销售渠道,但华为在产品定义、技术赋能等方面拥有较大话语权。
有消息称,华望采用的是HI PLUS模式,计划推出轿车和SUV两款车型,覆盖纯电和增程路线,华为深度参与产品定义、研发、生产和营销,主导三电系统、底盘调校及乾崑智驾、鸿蒙座舱技术,目标实现智能化配置成本较竞品低15%。首款车型预计2026年上市,定位30万元级高端智能汽车。
华望的诞生,是广汽对过去错失华为合作的“补救”,也是其在新能源与智能化赛道上的全新尝试。但让人困惑的是,为什么要跳出五界模式另起炉灶呢?毕竟,除了问界等界字辈车型销量不错外,跟华为合作的其它方式效果并不好。
华望的合作模式,让人看到传统国企最后的倔强,想要全面合作,但又想保留最基本的体面。单从这点来说,同样持有“灵魂论”的上汽,就彻底放下了大厂的面子。毕竟中国有句老话“死要面子活受罪”,与其半推半就,不如躺下享受。
意犹未尽
曾庆洪执掌广汽集团期间,曾带领企业跻身世界500强,但风光的同时也埋下了隐患,尤其是战略决策的失误让如今的广汽身处困境。
上一代的锅总得有人来背,而这个“背锅侠”也只能是继任者冯兴亚。
从“番禺行动”到跟华为合作;从首次设立首席营销官(CMO)岗位,到导入IPD(集成产品开发)流程;从重构研发体系,到成立营销本部、采购本部等一级部门,一系列的动作让人眼花缭乱,更向外透露着企业的焦虑和不安。
不少人都有同样的疑问:冯兴亚的救赎能成功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