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晚,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进行了第五次年度演讲,这次的主题是“勇气”,在3个小时的演讲和年度新品发布会中,雷军分享了小米造车的来龙去脉,以及过去3年跌宕起伏的故事。
今年3月28日,小米SU7如约而至,开卖短短4分钟大定突破10000台,27分钟斩获50000辆大定,并且只过了3个月,SU7的月交付量就已经成功破万。从雷军的“开枪”到市场的热烈反响,小米SU7已经成为了行业的新焦点。成功的背后也并非一帆风顺,从一开始,雷军就背负着巨大的压力。
可能有很多人不知道,小米造车其实源于一个“意外”,2021年1月15日早上七点多,在上班的路上,雷军接到了一个朋友的电话,他说:雷总,你们被美国制裁了。
原因在于2021年1月,特朗普在其任期的最后阶段签发了行政命令,将小米和其它43家中国公司列入了“黑名单”,也就是中国军方公司名单。凡是在此名单里的中国企业,都会被限制购买美国的商品、软件和技术等服务。
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当天小米便召开了紧急董事会,商量该如何应对美国的制裁。据雷军讲述,在董事会上有位董事问,假如手机不能做了,小米的三四万员工怎么办?这让雷军焦虑了起来,紧接着又有另外一位董事提出造车的建议,其实这也正合雷军的心意。
随即,雷军便推动了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调研。随着调研的深入,雷军越来越感受到智能电动趋势已经不可阻挡。他认为汽车行业正在和消费电子行业相结合、相融合,小米必须干!
与此同时,雷军也有所担心,新能源赛道十分拥挤,而新能源汽车行业会不会像手机一样赢家通吃,全球只能活下去5-8家。在雷军看来,如果小米汽车不能干到全球前五,就很有可能活不下去。最终,6个人的调研组,经过了70天的85场调研,访谈了200多人,在雷军的带领下,小米决定造车,并重金投入100亿美金。
2021年3月30日,雷军举办了那场著名的宣布造车发布会。而“小米造车”、“100亿美元”这几个消息也顿时震撼了全行业。在那场发布会上,雷军也喊出了“最后一次创业,为小米汽车而战”振奋人心的口号。
从造车的出发点来看,小米确实属于被迫无奈,不过在决定造车之后,雷军便鼓足勇气走上了这条“不归路”。虽然在外界也有质疑小米这个时候下场会不会太晚,但在雷军看来“汽车是一个百年赛道,只要你真心喜欢,只要你真心想干,任何时候都是最好的时机”。
埋头苦干三年,在雷军的带领下,小米SU7终于被造出来了,也成功兑现了雷总的三年之约。不过在上市前一晚,他又陷入了极度焦虑之中,因为在此前很多人都认为小米卖不动,在和媒体的沟通交流中,大部分人又认为纯电轿车月销3000台就算烧高香了。这些信息都在给雷军传递一个信号,小米SU7恐怕要卖不好了,但雷军始终坚信SU7一定会大卖。
不过真正考验他信心的还是产能问题,2月份小米要和供应商订货,确定全年产能时,很多人建议他把产能定在3万辆,但雷军还是坚持7.6万辆,这意味着,小米SU7必须做到平均每个月交付超过1万台。
除了产能,更大的难题是定价,当时特斯拉除外,几乎所有纯电车都在亏损。网上也有很多谣传SU7定价14.9万,甚至是9.9万,确实很离谱。但在雷军看来,只有合理定价,业务才能持续成长,超低价只是饮鸩止渴。在发布会前一天,SU7的价格最终被定在了21.59万,后来的事实证明,雷军的笃定没错,小米SU7成功挤上了牌桌。
截至6月15日,小米SU7累计交付突破了2万台,距离其冲刺目标还差10万台,也就是说要想完成目标,小米汽车的月产量要拉到1.6万台。为此,小米汽车正在产能方面加大马力。
如今,6月开启“双班模式”后,日生产时间从8小时增至16小时。雷军表示,小米汽车工厂每小时可生产40辆小米SU7,每76秒就可以有一辆新车下线。以此计算,开启双班生产之后,其月产能有望提升至近2万辆的水平。小米汽车二期工程也是持续提升产能的关键,按计划,二期工厂将于2025年完成,年规划产能15万辆,两期合计产能最高达30万辆。
此外,小米汽车线下门店也在同步拓展中,6月份新增了17家门店,目前已经遍布全国30城,共计开业87家门店。7月预计增加17家,总数达到104家,将覆盖四座新城市,包括济南、常州、长春以及贵阳。
小米智能工厂二期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小米未来产业园,厂区总建筑面积81000平方米,智能手机产能达千万台量级。据了解,作为小米重要生产基地之一,投产后绝大部分工作将由智能机器人自主完成,实现24小时不停运转,日均产量可达3万台智能手机。该工厂计划2024年底前所有产线投产,全部达产后年产预计可达1000万台智能手机,年产值可达500亿元至600亿元。
两座智能工厂落户北京并相继启用,雷军也笑称自己“身份”发生了转变,大家以后请叫他“雷厂长”。
在年度演讲的最后,雷军再次重申小米汽车要用15-20年的时间成为全球前5的车厂,若要实现这一目标,小米汽车就要有勇气站在世界巅峰的赛道上,与全球顶尖车企正面对决。所以,小米决定在今年10月正式征战纽北,而征战纽北的“武器”就是在年度演讲中压轴出场的小米SU7 Ultra原型车。
小米SU7 Ultra原型车基于小米SU7打造,并为赛道全面进化。低趴的车头以及更宽的车身姿态,配合独特的闪电黄拉花,营造出相当炸裂的视觉效果。车辆采用大尺寸的前唇和侧面风刀,每一处都彰显着赛道精神。
为实现极致减重,小米 SU7 Ultra 原型车采用全碳设计,车身覆盖件100%使用碳纤维材料,全车24处部件共15平方米全部更换为碳纤维材质,整车减重到1900kg。同时,在空气动力学方面,车辆配备固定式赛用大尾翼和超大尺寸尾部扩散器,最大下压力达到2145kg。
动力方面,这台原型车搭载双V8s+V6s三电机全轮驱动,输出功率达到惊人的1548马力。此外,还配备有赛道专用高效率电池包,能够持续输出超大功率。它还采用了赛道专用AP Racing制动系统,前六后六活塞制动卡钳,百公里刹车距离25米,动能回收最大0.6G。
雷军表示,小米SU7 Ultra原型车由于成本太高,并不会进行量产,只是用作车辆研发测试。小米汽车的目标是十年之内成为纽北最快的四门电车,今年10月原型车将挑战纽北非量产车圈速榜,20205年量产车正式挑战纽北量产圈速榜,你们猜它在纽北能跑出什么样的成绩?
除了这台小米SU7 Ultra原型车,此次还发布了小米生态链的多款产品:包括小米MIX Fold 4、小米MIX Flip、红米K70至尊版、手环、运动手表、耳机、空气净化器、以及空调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雷军进行第五次年度演讲前一周,小米汽车刚刚获得了独立造车资质,这意味着尾标为“北京小米”的第一批交付车型即将“绝版”。未来,“北京小米”将变为“小米”。也就是说,从借助北汽越野生产资质,到拥有独立的生产资质,小米汽车的独立之路仅仅用了半年,实力不容小觑。
从2020年开始,雷军会在每年夏季举办年度演讲,从2020年的《一往无前》,到历经波折后的《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再到如今的《勇气》,雷军的金句层出不穷,小米也在不断求变。
全程演讲中让我感受到一个企业家的情怀与梦想,雷军三年多的造车故事,从宣布“押上全部声誉和成就,为小米汽车而战”到决意“全资自己干”,再到“定价21.59万起”,在外界不断的质疑声中,雷军似乎正是凭借一份“固执己见”的勇气,最终带着小米SU7顺利突围,走向成功。也正如雷军在演讲中不断提到的一句话:“勇气不是口号,而是每一步脚踏实地的行动”。
(百度搜索“小米SU7”,获取海量相关信息。)
文丨赵焱
编辑丨任宏斌
出品丨有驾报道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