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盈利超越特斯拉,计划港股融资二百亿,问界面临挑战!

最近新能源圈里闹得挺躁的,赛力斯去港交所上市的事儿差不多尘埃落定了,已经顺利通过了港交所的聆讯,没多久就能在内地和香港双线上市了。这次融资规模大概在15到20亿美元左右,新发行的股份大约占总股本的10%。

不少投资者挺看好这事儿,毕竟赛力斯2024年还赚了59亿元净利润,在新能源车企里,能实现盈利的还真不算多。不过,热闹的背后也藏着不少难题,比如负债率不低,部分车型的销量出现了下滑,还有一堆竞争对手虎视眈眈。

电动车盈利超越特斯拉,计划港股融资二百亿,问界面临挑战!-有驾
电动车盈利超越特斯拉,计划港股融资二百亿,问界面临挑战!-有驾

上市的“利好礼包”

从上市的角度来讲,赛力斯确实能获得不少实打实的好处。根据招股书里说的,筹集到的资金里,70%的打算用在电驱动和智能驾驶技术开发上,剩下的20%则用来拓展海外市场渠道和充电基础设施。

这就意味着,拿到海外资金以后,它的国际市场开拓能力和技术研发水平都能提升不少。再者,业内都觉得,成功上市还能增强它的产品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毕竟多了个“两地上市”的名头,消费者信任感也会随之上升。

电动车盈利超越特斯拉,计划港股融资二百亿,问界面临挑战!-有驾

不过,这个光鲜亮丽的背后,隐藏的隐忧可不能忽视。截止到2025年6月底,赛力斯的资产负债率已经攀升到76%,应付账款更是有685亿元,现金流明显偏紧。而且,让人更担心的是,从2016年在A股上市以来,它累计直接融资超过240亿元,但在合同期限内,合计净利润还亏了17亿元。

这也让不少人疑惑它的“自我造血”能力,毕竟靠融资补血只能解决暂时的问题,要想长久稳住脚跟,还是得靠自己赚钱能力。接下来要说的是,除了资金上的难题,赛力斯还得应对来自竞争对手的“紧追不舍”。

电动车盈利超越特斯拉,计划港股融资二百亿,问界面临挑战!-有驾
电动车盈利超越特斯拉,计划港股融资二百亿,问界面临挑战!-有驾

中高端市场“贴身肉搏”

赛力斯的车型表现其实挺有两头贴的,好的一方面是,M8和M9这两款高端车确实挺能打的,M9自2023年底上市之后,累计交付了22.6万辆,一直稳居五十万以上售价区域的销量榜单第一把交椅。

M8的累计销售也达到10万辆左右,在40万以上的市场里,依然是领跑者。这两款车的每辆车净利润大约在1.3万元左右,甚至还超过了特斯拉在全球范围内的单车净利润。高售价带来的高毛利,的确让人眼前一亮。

电动车盈利超越特斯拉,计划港股融资二百亿,问界面临挑战!-有驾

不过,其他车型就不太尽如人意了,比如M7和M5的销售表现就有点“差强人意”。特别是M7,曾经最火的时候,一个月能卖超过两万台,但到今年8月,总销量却少于4000台,差距还挺明显的。更让人头疼的是,连M8和M9也得面对不少竞争对手的挑战。

理想L8地起价是36.8万元,而M8则是39.98万元,价格差不多,算得上是正面对决的“近身肉搏”。另外,蔚来ES8还夺走了一部分纯电版M8潜在的用户。

电动车盈利超越特斯拉,计划港股融资二百亿,问界面临挑战!-有驾

再者,银河M9、深蓝S09这样的主打性价比的车型也加入了市场竞争,比如银河M9的价格更实惠,城市领航功能也不用另外付费,第三排座椅还更宽敞呢。

深蓝S09空间宽敞,而且标配零重力座椅,而M8的入门款没有这个配置,后排娱乐屏还得额外选配。面对这些竞争对手,要想守住甚至提高销量,赛力斯必须找到合适的突破口。

电动车盈利超越特斯拉,计划港股融资二百亿,问界面临挑战!-有驾
电动车盈利超越特斯拉,计划港股融资二百亿,问界面临挑战!-有驾

押注核心技术

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行业分析师钟师的话挺实在:别总盯着“冰箱彩电大沙发”那些表面装饰品,这些根本不算核心优势,要想打破局面,还得把钱投在电驱动、电池性能和智能驾驶技术上。这话說得没错,毕竟,新能源车的竞争力,归根到底还得看技术比拼。

从电驱角度出发,问界车型的油电转化率还有待提高,要是能把1升油转变成4千瓦时的电能,那就能多跑个三四公里。这样一来,用户少加几次油,用车成本也会降低,这点优势还挺明显的。

电动车盈利超越特斯拉,计划港股融资二百亿,问界面临挑战!-有驾

要是能更快推广800V高压平台,把高密度全固态电池配上去,就能搞定用户排队充电的问题,也能缓解寒冷天气下电池虚电的烦恼。这对增强用户体验挺有帮助的,大家肯定会喜欢。

智能驾驶这块也得牢牢盯紧,将来或许可以在华为ADS的基础上搭建自己的云端训练中心,这样一来城市NOA的功能能更快推行,还能为未来L4级自动驾驶打下坚实的基础。除了技术上的考虑,和华为合作也是赛力斯的一大杀手锏。

电动车盈利超越特斯拉,计划港股融资二百亿,问界面临挑战!-有驾

之前有人担心华为“界字辈”车型多了,会抢走问界的客户,比如智界R7把M7的用户拉走,再加上享界S9和M9在卖点上有不少重叠。但实际上,塞力斯花了25亿元收购问界商标,并不是打算搞“单飞”或是独立运营。

反倒是为了跟华为关系更紧密,增加高端车型的产能,以及掌握自己的生产节奏,让更多用户加入到鸿蒙生态中。同时,它还买了引望10%的股份,说明双方在自动驾驶方面的合作会走得更深。

电动车盈利超越特斯拉,计划港股融资二百亿,问界面临挑战!-有驾

这种合作方式,分工明确,实际就是两边都赚到了益处。赛力斯具备造车的资质和制造实力,而华为拥有技术优势和销售网络,两者合起来,才能更有效地应对市场中的竞争压力。

要是未来能把20万以下的车型都配上城区NOA,加上用国内供应链的激光雷达和大算力芯片,把价格做得更实惠,说不定还能抢占大众、丰田这些传统车企的市场份额,跟特斯拉的FSD一争高低。

电动车盈利超越特斯拉,计划港股融资二百亿,问界面临挑战!-有驾
电动车盈利超越特斯拉,计划港股融资二百亿,问界面临挑战!-有驾

整体来看,赛力斯选择在港交所上市,的确是个关键的转折点,不仅可以缓解资金压力,还能增强品牌的影响力,但同时也得面对负债水平高、部分车型销量不佳,以及竞争对手环伺这些挑战。

眼下,它主要把焦点放在核心技术开发和进一步加强与华为的合作上,走这个方向挺靠谱的。毕竟,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本来就激烈,要想突围,不光得下大力气投资,还得有个明确的战略安排。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