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21天,超过12款纯电车销量突破万辆,五菱宏光MINIEV以3.4万辆的成绩逆袭吉利星愿,重登销冠宝座。比亚迪的多款主力车型意外跌出前十,小米汽车则凭借SU7和YU7双双杀入榜单,月销突破4万辆几乎已成定局。这份榜单背后,不仅是数据的更迭,更是市场格局的彻底重构。
9月的第一周,五菱宏光MINIEV就以1.23万辆的销量反超吉利星愿,第三周是将优势扩大到1.24万辆对1.16万辆。这款起售价仅3.28万元的“代步神器”,凭借每公里不到5分钱的电费和个性化改装生态,精准收割了“首购刚需”和“增购代步”两类用户。而吉利星愿虽以3万辆的成绩紧咬,但差距虽小,“面子问题”却成了热议焦点。
特斯拉的Model Y和Model 3则毫无悬念地稳居前四,第三周销量分别为1.03万辆和6062辆。尽管竞争对手频频降价,但特斯拉的“价格杠杆”策略依然奏效。有业内人士分析:“Model Y周销量破万,说明高端市场对品牌忠诚度的重视远超短期优惠。”
比亚迪的9月表现堪称“迷惑行为大赏”。
元UP以近500辆的微弱优势反超海鸥,跻身榜单前五,海鸥则被挤至第六名。意外的是,两大主力车型海狮06和元PLUS双双跌出前十,宋PLUS纯电版甚至滑落至第44名,海狮05EV、秦PLUS等车型也未进入前20。
这种“内部混战”被解读为比亚迪的主动调整。
一方面,比亚迪正加速清理非智驾版库存,为搭载“天神之眼”的新车型让路;另一方面,其插混车型销量同比下降25.58%,纯电车型同比上涨24.31%,业务重心转向纯电的趋势明显。有经销商透露:“月比亚迪可能推出新款智驾车型,现款清库存的优惠力度会加大。”
小米汽车成为9月最大黑马。
SU7和YU7三周销量均突破1.3万辆,首次双双进入榜单前十。若保持这一势头,9月全月销量破4万已无悬念。小米的成功得益于中国成熟的电动汽车供应链,使其在三年内完成从研发到上市的全过程,而苹果造车十年却最终放弃。
雷军的个人IP营销也功不可没。
社交媒体上,“小米SU7挑战保时捷”“冬季续航之王”等话题持续发酵,出现“超半数车主未试驾直接锁单”的现象。但争议也随之而来:SU7被曝出螺丝松动、冬季续航缩水等问题,暴露出研发周期压缩带来的品控风险。
除了头部车型,中端市场的竞争同样激烈。
MG4作为新车,三周销量突破8000辆,预计9月全月破万。成功在于精准定位年轻群体,主打“入门价格+越级配置”。而乐道L90销量持续攀升至2400辆,虽未进入前十,但性价比优势突出。
非所有车型都能跟上节奏。
日产N7三周销量不足5000辆,比8月还有所下滑;问界M8纯电版仅排名第49,销量不足千辆。这表明,光有品牌背书不够,产品力必须跟上市场迭代速度。
比亚迪宋PLUS纯电版滑落至第44名,海狮05EV等车型排名靠后,释放出明确的清库存信号。结合4月比亚迪曾对非智驾车型降价4万元的先例,10月可能迎来新一轮优惠。此外,车企在季度末冲量后,10月往往有更多议价空间。
对于消费者而言,销量榜仅是参考之一。
例如五菱缤果虽跌出前20,可能受产能限制;而小米SU7虽销量暴涨,品控问题仍待观察。有资深汽车编辑建议:“高销量车型通常售后网络更完善,新车如MG4的产品力也值得尝鲜。关键是要试驾,避免被参数误导。”条爆款标题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