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开始实施“8年或12万公里”的质保政策。
转眼到了2025年,首批享受这一政策的2000万辆新能源车正集体面临“脱保大考”。
很多车主发现,原本以为“终身质保”是颗定心丸,结果却被一堆条款卡住脖子——必须是首任车主、不能过户、每年里程不超3万公里、全程4S店保养……更扎心的是,电池衰减压根不在质保范围内。
有车主吐槽:“开了8年的车,续航直接腰斩,换电池要自掏腰包十几万,这钱都够买辆新车了!
”
新能源车的“8年之痒”,表面是技术问题,本质是信任危机。
车企宣传时把“终身质保”当卖点,实际却用密密麻麻的条款把车主挡在门外。
比如某品牌车主因一次在外更换雨刮器就被判定“脱保”,还有车主电池衰减30%却被告知“正常损耗”。
这些套路就像给车主画了个大饼,咬下去才发现是块铁饼。
更让人无奈的是,电池寿命明明可以撑到8 - 10年,但车企既不提供透明的健康度检测标准,也不愿承担衰减责任。
专家说“电池容量剩80%还能用”,可对车主来说,续航从500公里掉到400公里,就意味着每周多充一次电、长途出行提心吊胆。
这种“温水煮青蛙”式的体验,让多少人对新能源车又爱又恨?
8年质保到期不是终点,而是新能源时代真正的起点。
car企业与其用“文字游戏”拴住 car 主,不如拿出诚意:公开电池检测标准、推出平价延保服务、建立第三方维修体系。
毕竟,当第一批新能源 car 主成了 “试水小白鼠”,他们的口碑才是行业未来的风向标。
如果你也正在为 电 池焦虑 ,或者经历过 换 电 池 的坑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点赞这篇,让更多車主要声音被听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