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汽车电动化回暖,中国锂电工艺创新突围!

  当前,欧洲汽车市场电动化回暖,燃油车份额持续萎缩,呈现加速转型态势。

欧洲汽车电动化回暖,中国锂电工艺创新突围!-有驾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欧盟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新车注册量,占欧盟市场的份额分别为15.6%和8.4%,较2024年同期分别提高3.1和1.5个百分点。油电混合动力汽车新车注册量,占据34.8%的市场份额,同比提高5.6个百分点;汽油和柴油汽车的合计市场份额从2024年同期的48.2%降至今年的37.8%。

  尽管油混车型增速最快,但仍可以看到,纯电和插混车型均呈现良好的增长势头。

  值得注意的是,不仅新能源汽车在欧洲市场回暖,而且欧洲主流车企,纷纷加码推进新一代纯电平台与新能源新车型战略,也为中国电池产业链企业带来新的市场机遇。

01

欧洲车企电动化加速!

  今年上半年,欧洲车企电动化成果显著,大众、雷诺、宝马等车企的纯电车型,在欧洲的销量均实现大幅增长。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大众集团、雷诺和宝马在欧洲的纯电车型交付量,同比分别增长89%、57%和35%。

  而随着新平台多款新能源车型的投放,Stellantis集团旗下的雪铁龙品牌,上半年在欧洲市场的纯电车型销量同比更是高增185%。

  不仅如此,欧洲多家车企还公布了其新能源新车型未来规划。

  其中,雷诺和Stellantis集团均表示,2025年将继续推出多款电动车型。

  例如,Stellantis集团上半年在欧洲市场已推出3款Smart Car平台的电车,下半年将基于Medium平台推出Jeep Compass、雪铁龙C5 Aircross和DS N°8。

  大众、奔驰、宝马计划今年推出或开始生产其新一代电车产品,2026-2027年系列新能源车型或将放量。在此背景下,有望巩固并延续当前欧洲市场电动化趋势,这也将带动对动力电池的高景气需求。

02

环保“紧箍”之下,中企锂电工艺新突破

  需要提及的是,欧洲市场对电池制造环节的环保要求不断提高,正在重塑动力电池技术路线新格局。

  电池中国在近期的产业链调研中了解到,干法工艺、点状涂布等前沿技术,或将成为中企“破局”欧洲环保要求,进一步拓展欧洲市场的“利器”。

  业界人士指出,NMP溶剂(锂电池湿法涂布关键材料之一)具有一定毒性和高挥发性,在环保趋严的背景下,未来面临被限制或被淘汰的风险,这也倒逼中国锂电产业链企业提前转向干法工艺。

  资料显示,相较湿法涂布,干法涂布是一种创新的电极制备方法。该技术采用干法工艺将粘合剂、活性材料和导电剂充分混合后,直接压覆于集流体上制备电极,全程无溶剂参与。

  因此,干法涂布技术不仅能够大幅降低能耗,而且杜绝了湿法技术潜在的有毒溶剂污染,这也使其成为锂电池绿色制造的关键路径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包括先导智能、赢合科技、利元亨、曼恩斯特、精诚时代等锂电设备头部企业,均已深度布局干法工艺及设备,部分设备已向客户供货。

  电池中国认为,中国锂电产业链企业加速布局干法涂布工艺,正是对欧洲市场环保政策趋严的前瞻性应对。这一突破,不仅可以规避未来环保要求升级的风险,更展现出显著的技术优势:可以提高电极压实密度、降低设备能耗、减少碳排放,且更适配下一代固态电池技术路线。这种“环保驱动创新-创新重塑标准-标准引领市场”的发展路径,正成为中企开拓欧洲市场的又一范式。

  此外,调研中,业界人士告诉电池中国,点状涂布工艺或是锂电池制造环节未来重要的工艺升级方向之一。其透露,目前多家头部电池企业,已要求相关材料供应商采用该工艺,例如对锂电隔膜等材料进行涂覆。

  高端专用智能设备及系统供应商——福赛特指出,“点状涂布技术通过对点径、排布、高度的精准控制,在提升产品一致性、安全性的同时,可以有效节省涂布浆料与设备能耗。”

  基于上述特性,点状涂布工艺更加契合欧洲新能源产业发展理念,以及动力电池技术升级需求,或将成为中企进一步拓展欧洲市场的又一先发优势。

  整体看,在欧洲汽车电动化回暖的浪潮中,中国电池产业链企业正以干法工艺、点状涂布等作为“新引擎”,突破当前技术与贸易壁垒。这种变革,不仅是环保趋严下的积极应对,更是中企在材料、设备、工艺全链条创新的主动出击。

  随着中国电池企业在德国、匈牙利、西班牙等国家,投建的本地化电池基地产能的释放,中国先进电池技术/工艺与欧洲市场融合也将逐步加深,或将有力推动欧洲汽车电动化迈向“爆发期”。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