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20年前国产车靠“三菱心脏”续命,如今三菱却连自己的名字都留不住?2025年,沈阳三菱发动机厂的招牌被拆下时,仓库里还堆着生锈的4G18发动机,这款曾经让比亚迪F3月销5万台的“神机”,最后只能当废铁论斤卖。更讽刺的是,当年靠三菱发动机起家的比亚迪,如今一辆电动车的电池成本都比三菱整辆车贵。
1997年,三菱在沈阳建发动机厂,简直像给襁褓里的中国车企喂奶。那时候奇瑞造车要进口发动机,吉利连螺丝拧多紧都得请外援,而三菱的4G系列发动机耐造得像老黄牛,直接成了自主品牌的“万能充电宝”。2005年比亚迪F3上市,经销商仓库里发动机比车还多,近八成消费者冲着“三菱动力”四个字下单,仿佛装上三菱发动机,面包车都能变越野。
但三菱没搞懂,中国人要的不是施舍,是偷师。比亚迪一边用着4G18,一边偷偷拆解画图纸,2010年就掏出自研的1.5L发动机。长城更狠,直接挖走三菱工程师,2013年搞出热效率38%的柠檬平台。可三菱还在躺赚,觉得“技术在手,天下我有”,甚至国产车想改个发动机参数,都得等日本总部盖章。这种傲慢,像极了给徒弟教功夫却留着一手杀招的老师傅。
等到三菱反应过来要造整车,市场早变天了。2012年广汽三菱成立,比大众晚15年,推出的劲炫ASX被吐槽“换壳不换芯”,欧蓝德9年不换代,2023年款的中控屏模糊得像打了马赛克。有车主吐槽,“别人语音控空调,我得伸手按按钮,感觉像开我爸的旧桑塔纳。”2022年广汽三菱全年卖不到10万台,抵不过哈弗H6一个月销量。
最致命的是电动化浪潮。2022年三菱才推出首款纯电车阿图柯,续航标520公里,冬天开空调直接缩水到400公里,车联网没有,中控屏只能连蓝牙听歌。卖19.98万,当年销量800台,而同价位的比亚迪宋PLUSEV卖了27万台。有网友毒舌评论,“三菱的电动车,除了车标是电动的,其他都是手动档。”
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2023年的停产。长沙工厂工人领完赔偿金走人,供应商围着厂门讨14亿欠款,曾经装发动机的流水线,如今堆着离职员工的纸箱。2025年沈阳发动机厂被广汽收购,改名叫“国擎动力”,三菱两个字,像粉笔字一样被擦得干干净净。
回头看,三菱不是输给技术,是输给傲慢。它总以为中国市场是“技术卖场”,却忘了用户要的是尊重。当比亚迪把电池保修做到8年,特斯拉让车机系统像手机一样迭代时,三菱还在纠结要不要给车加个USB接口。这种“施舍式合作”,最终让它成了第一个彻底退出中国生产的主流合资品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