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小米SU7,近来着实是喧腾不息。那边厢,雷布斯缺席申城车展,说是档期龃龉,个中滋味却耐人寻味。这边厢,一位老铁喜提崭新的SU7,竟在通衢大道上飙至230千米/时,还单手把持方向盘,举着手机拍照,往社交媒体上一炫。结局嘛,自然是毫无悬念地领了张罚单,驾驶执照也被褫夺。
这桩事,乍看之下就是一出典型的“不作不死”的桥段。但细忖之下,又觉并非如此简单。
先说,这位老哥的行为定然是谬误的,拿自己与他人的身家性命作儿戏,无论如何都是不该的。然则,他缘何会如此行事?莫非真是“智驾系统给了他勇气”?恐怕未必尽然。
或许诸君会以为,这厮纯粹是卖弄,想在网上攫取眼球。这当然是其中一种可能。毕竟当下是短视频挂帅的时代,为了博取流量,啥事都有人敢为。但亦有另一种可能性,即他想亲身体验一把SU7的“极速”。
三月份的时候,确曾有SU7在北京的金港赛道上跑出过均速230千米/时的佳绩。赛道与高速,岂可同日而语?一者是在专业封闭场地,一者是在公共道路之上,风险系数断然不可相提并论。然则此事,或多或少会予人一种暗示:此车,速度甚快。
而且,不得不说,小米SU7自发布伊始,便自带话题性。雷军亲自站台,各类参数配置的宣扬,都令人觉得此车“能打”。这种宣扬,对于某些追求速度与激情的后生晚辈而言,无疑是具有吸引力的。
当然,厂商断然不会鼓动你在高速上飙车。但宣传时强调性能,而用户又欠缺安全意识,便极易出现这种“意外”。这犹如卖刀的,肯定不会教唆你拿刀去行凶,但刀本身就自带攻击性。
话又说回来,小米SU7自从那次燃损事件后,的确变得低调了不少。此番上海车展,雷军并未莅临,仅在微博上发了个派送礼品的帖子。小米公关的回应是“档期冲突”,但洞若观火者都心知肚明,或许还是想规避一下风头。
这倒也无可厚非。毕竟,新车面市,若有负面消息缠身,定然会影响销量。但逃避并不能解决问题。SU7若想真正站稳脚跟,终究还是要仰仗过硬的质量和完备的服务。
提及车展,小米展位的棒球帽与矿泉水倒是颇受欢迎,排队领取礼品的人络绎不绝。这又说明了什么?说明小米的品牌号召力犹存。但仅靠派发礼品,是远远不够的。
区区免费派发的棒球帽被一扫而空,就足以说明,消费者对于小米品牌的热忱依旧高涨。但这种热忱,亟需靠实打实的产品力来维系。
与大众认知相悖,小米的成功,不单单是营销的成功,更是对用户需求的精准拿捏。但造车与做手机迥然不同,需要更长的时间和更多的耐心。
当我们惯性地将原因归结为“司机个人素质偏低”时,是否忽略了,整个社会对于“速度”的渴求,以及厂商在宣传层面的诱导?
实则,此事亦给所有车企敲响了警钟:宣扬车辆性能之际,务必强调安全驾驶。毕竟,安全才是王道。莫让“速度与激情”沦为“事故与追悔莫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