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款蔚来ES6内饰曝光科技感炸裂

蔚来和新势力的“亏损逻辑”:看起来吓人,真的是在烧钱吗?

蔚来,又“亏”了。

2025款蔚来ES6内饰曝光科技感炸裂-有驾

这是每次财报出来,大家最爱拿来说事儿的点。2023 年一季度,蔚来净亏损 48 亿元。48 亿是什么概念?平均每天亏掉 5330 万,差不多是一台顶配蔚来 ES6 的售价乘以 70。更吓人的是,这数字还同比扩大了超 160%。一边亏损加剧,一边还在大张旗鼓搞研发、建换电站。这事儿怎么看都让人摸不着头脑。亏得这么狠,它到底在图什么?

别急着下结论,先把账摊开来看看。

2025款蔚来ES6内饰曝光科技感炸裂-有驾

蔚来的营收还是有底子的。一季度,营收 108 亿,70% 来自卖车,但毛利率只有 1.5%。什么意思呢?就是卖一台车,赚不到多少钱。更狠的是,这还比去年同期掉了 90%。很多人看到这儿,可能就开始骂了:车也卖得贵,还说自己高端,结果硬生生把毛利压到了地板上,干啥呢?

再看成本。蔚来一季度花了 37 亿在研发上,同比多花了 20%。还有那些换电站、服务体系,烧钱烧得比谁都凶。账翻到这儿,问题就很明显了:车卖得还行,可赚得太少,花得又太猛,亏损自然越来越大。

但这些数字真有表面看上去那么可怕吗?其实未必。

2025款蔚来ES6内饰曝光科技感炸裂-有驾

先说毛利率。1.5% 听起来确实低,跟传统车企没法比。比亚迪、长城汽车动辄 15%-20%,特斯拉甚至能接近 30%。可如果你把视角拉回新势力圈子,会发现它们都差不多。理想虽然靠增程式车型撑着,毛利率还能勉强维持 20% 左右,但小鹏去年甚至一度掉到过负数。新势力的车卖得贵、配置高,为什么毛利还是这么低?一部分是成本问题。电动车核心部件比如电池、芯片,这几年价格一直飘着。再加上行业竞争激烈,价格战打得火热,毛利被压缩得厉害。蔚来又是走高端路线,配置、体验成本更高,稍有风吹草动,毛利率就容易吃紧。

再看亏损。蔚来亏钱,不是因为它“不会赚钱”,而是选择了“主动烧钱”。蔚来的换电站就是个典型例子。2023 年,蔚来计划新增 1000 座换电站,平均一座成本要 300 万左右,单是这块投资就得 30 亿。换电模式虽然能提升用户体验,但短期看回报有限。问题是,蔚来不想走“慢慢来”的路。换电站是它产业链的一环,建得越多,用户换电越方便,车就越好卖。这是一种长期战略布局,但眼下投入大,收益慢,账面亏损就显得特别刺眼。

2025款蔚来ES6内饰曝光科技感炸裂-有驾

研发开支更不用说。37 亿的研发费用,几乎占到营收的三分之一。蔚来正在自研芯片,这个方向的玩家本来就少,技术门槛又高,早期投入上百亿都很正常。传统车企有自己的供应链依赖,自研意愿不强;特斯拉有规模优势,技术迭代成本更低。而蔚来,规模还没上去,技术又要追赶甚至超车,只能多花钱。

那整个新能源车行业是不是都在玩“亏损换市场”的游戏?也不尽然。传统车企有燃油车“奶牛”养着,新能源车可以亏得从容点。特斯拉靠早期的市场红利和规模效应,早就扭亏为盈。而新势力起步晚,规模小,前期只能拼配置、拼服务、拼体验,用高投入换取品牌认同和用户规模。理想的打法是减配增程,先靠高毛利的车型活下来;蔚来、小鹏则更激进,宁可亏损也要“跑得快”。

这是不是“乱花钱”?看起来像,但其实不是。蔚来的很多投入,表面看是成本,背后却是“护城河”。换电站、用户服务体系,这些东西别人很难在短时间内复制。自研芯片,虽然现在收益不明显,但未来可能是核心竞争力。再加上蔚来的高端定位,品牌溢价是它抢市场的资本。这些投入,在短期看是“亏损”,长期却可能是“壁垒”。

2025款蔚来ES6内饰曝光科技感炸裂-有驾

所以,蔚来亏损 48 亿,看着吓人,实际上并不是没有章法的“烧钱”。它的核心问题,不在于亏,而在于怎么把亏损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留出足够的空间让投入转化为回报。如果所有这些布局能带来用户增长、品牌提升,那这些亏损都是值得的。

当然,这条路风险很高。电动车市场变化快,技术也在快速迭代,蔚来的“护城河”能不能守住,仍然是个问号。更重要的是,市场竞争越来越残酷,价格战、技术战、生态战,蔚来能不能撑到“收获期”,可能比亏损本身更关键。

总结下来,蔚来的亏损是主动选择的结果,而不是经营出了大问题。这看起来吓人,但每一笔钱都花得有理由。如果要盯着看,重点不是亏损有多大,而是它下一步能不能把这些投入变成实打实的市场优势。说到底,这就是一场敢不敢拼、能不能赢的游戏。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