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美瑞2.5L混动销量破万,后排空间成唯一短板
前阵子在车友群里,阿伟突然发了张提车照,说他家那台老皇冠终于退役,换成了新款凯美瑞混动。问他为啥选这台,他憨笑着回一句:“现在降价太狠,不买亏得慌。”想想也是,这两年燃油车价格掉得厉害,以前高冷的车型都低头了。雷克萨斯ES、RX那些也都有大几万优惠,更别说普通品牌的中级轿车。
我记得去年帮表弟看君威,一口价十来万就能落地,还带点配置。要是预算再多点,君越也不过十五六万。而丰田凯美瑞这波操作更绝,上个月全国卖了一万八千多辆,把帕萨特和迈腾都甩后头去了。我查过指导价,从17到26之间,但现在终端一砍四五个点下去,十三万能上路。一时间感觉自己兜里的钱都变“值钱”了。
其实家用轿车嘛,中庸才是硬道理。凯美瑞就是典型代表,不花哨、不激进,就是耐看耐用那种风格。这代外观比上一代年轻不少,但师傅总说封闭式前脸没以前沉稳,我倒觉得对年轻人挺友好,看起来利索些。侧面线条还是熟悉味道,不过没有什么运动套件,看着平实些,也不招摇。
尾部设计方正有余地,大号双C尾灯晚上辨识度还挺高。有次邻居小王喝醉认错过他的A4L,说远远看俩灯真像——虽然我觉得差距明明很大。他还特意念叨了一句:现在流行尾标加字母,是不是跟风BBA?尺寸方面,新款长4915mm、宽1840mm、轴距2825mm,比老款略有提升。不过听修理厂李师傅吐槽:“轴距还是短一截,要是真能拉到2870就完美咯。”
所以啊,这台车最大的问题其实就是后排空间。我1米78坐进去腿部勉强两拳距离,但如果遇上块头大的朋友,比如我们单位那个篮球队的小胖,每次坐后排直嚷嚷“压抑”。不过一般身材的人问题不大,座椅软硬适中、靠背角度合适,对腰和腿承托足够,就算跑长途也不会太累。有意思的是,有位女同事反而喜欢这种包裹感,她说安全感满满……
内饰变化不小,中控屏12.3英寸,全液晶仪表也是同尺寸,高配科技氛围拉满。但低配版本屏幕缩水明显,有次销售顺嘴提醒我,“你别光看展厅顶配,那玩意儿价格摆那儿呢。”细节做工不错,比如仿木纹装饰、中控缝线这些,小地方体现丰田一贯心思。据老司机讲,这批新内饰比上一代顺眼多了——尤其晚上氛围灯亮起时,很温馨。
动力部分值得聊聊,多数人会选2.0L混动版,因为价格合适又省油,据群里有人自测市区百公里不到4升油,比纯汽油版省出一个早餐钱。如果手头紧凑一点,可以考虑2.0自然吸气+CVT组合,同样够用但动力谈不上激情;据销售哥们爆料,“实际开下来7升左右吧,也没人真信官方数据。”当然追求体验的话,还得上2.5L混动系统,总功率169kW(230马力),城市驾驶安静又平顺,高速超个车轻松自在,而且综合油耗只有4.5升上下。我试驾时印象最深的是堵在二环桥上的时候,只听见空调嗡嗡响,其它基本没声儿,非常安逸。
底盘结构属于典型日系调校:前麦弗逊独立悬挂+后双叉臂独立悬挂。据修理厂的杨师傅唠叨:“这年头还有双叉臂的不多见喽!”舒适性确实在线,大坑洼过滤干净,高速巡航底盘韧劲足,就是隔音水平一般般,在柏油路面还能接受,到水泥路或碎石子路胎噪稍微明显一点。这事儿不少老用户私下抱怨过,不过大家也习惯啦。“毕竟这个级别嘛,你不能啥都挑剔。”
插一句冷门配置:部分地区高配车型自带方向盘加热和副驾电动座椅记忆功能,北京冬天早晨开出去可舒服死咯。但南方朋友根本不知道有这个东西……据说今年开始部分维修站已经支持OTA升级导航地图,以往只能去店里刷,现在手机连一下蓝牙就能搞定,很方便老人家操作(这是售后的王姐告诉我的)。
最后分享一个奇葩养护误区。有位刚提新凯美瑞的小伙,在微信群问机滤是不是每5000公里必须换一次,被老司机喷惨——丰田官方建议正常驾驶10000公里保养一次完全OK,多换纯属浪费银子。今年三月南城某保险公司统计,一季度报案最多的事故类型居然是停车场剐蹭,而不是高速追尾,可见大家买回来还是舍不得磕碰啊……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