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一台亏三万:车企赔本赚吆喝,一场没有赢家的疯狂游戏

“三十万提的车,转眼就骨折价甩卖,这事儿搁谁身上都得懵圈。”一位方程豹车主朋友前几天还在饭局上炫耀他的新座驾,那股得意劲儿还没过,现在聊起这事就只剩下一声长叹。那把曾经感觉沉甸甸的车钥匙,如今拿在手里,有点烫手。

可笑的是,你以为只有早期用户在滴血?华为的余承东干脆把底裤都掀了,公开说智界R7那车,每卖出去一辆,公司账上就得亏三万块。这听着都不像做生意了。隔壁的东风日产也没闲着,启辰N7直接打到十一万出头,官方的人自己都说“不赚钱”。整个市场弥漫着一股奇怪的气氛,大家好像不是在卖车,而是在比谁更善于花钱。

卖一台亏三万:车企赔本赚吆喝,一场没有赢家的疯狂游戏-有驾

一些数据更能说明问题。2024年,整个新能源行业的利润率已经从还算过得去的5%跌到了4.1%。蔚来一个季度亏损就高达55个亿,这个数字念出来都觉得有点魔幻。就连比亚迪和特斯拉这种头部玩家,财报上的毛利率也在下滑。这就不难理解长城汽车的魏建军为什么那么急了,他那句话说得很刺耳,也挺实在:丰田一家公司赚的钱,比我们排名前十的车企加起来还多。

这场景,是不是有点眼熟?光伏行业当年的故事仿佛就在昨天。为了抢订单,价格战打到最后,组件价格跌破成本线是常事。结果呢?企业只能缩短质保期,在看不见的材料上省成本,一地鸡毛。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总是惊人的相似。当汽车这种极其看重安全和品质的产品也开始不计成本地内卷,谁敢保证当年的坑不会在次被踩一遍?

卖一台亏三万:车企赔本赚吆喝,一场没有赢家的疯狂游戏-有驾

这种打法最伤的,其实是那些想好好做产品的“老实人”。那些坚持在研发上投入,踏踏实实打磨技术的企业,在這種简单粗暴的价格屠刀面前,反而成了异类。当“赔本赚吆喝”成为主流玩法,“劣币驱逐良币”就不再是危言耸听。最终,消费者看似占了便宜,可整个行业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却在被悄悄地透支。

说到底,品牌价值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却最是脆弱。方程豹从最初定位三四十万的高端个性化市场,不到一年时间就下探到二十万以下,甚至还要出十几万的车。这销量数字或许会短期冲高,但消费者心中那杆秤,已经默默地把它的定位往下拨了好几档。信任一旦打破,想再建起来,花的代价可就不是降价这点钱能弥补的了。

卖一台亏三万:车企赔本赚吆喝,一场没有赢家的疯狂游戏-有驾

那些最早掏钱支持的车主,往往是一个新品牌最宝贵的“铁粉”,他们的口碑传播,比任何广告都管用。现在,这批最忠诚的用户,却成了被“背刺”最深的人。

卖一台亏三万:车企赔本赚吆喝,一场没有赢家的疯狂游戏-有驾

所以,那些光鲜的销量报表背后,可能藏着品牌基因的退化和用户信任的流失。这场用利润和未来烧出来的所谓“繁荣”,终究是一场豪赌。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只是不知道,当潮水真的退去时,这片海滩上还剩下些什么。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