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嘉定,周五午后,空气里飘着初秋的微凉和路边咖啡的苦涩。我刚从4S店出来,手里是架空的小单子——蔚来ES8的保险报价。报销金额让人肝颤:首年保费过万元。对面一位车主苦笑着说,新能源车省下来的油费都交保险了,真香!旁边一位销售小哥无奈摇头,还想买卖二手车换换别的,保费涨得我自己都看不懂了。
我自己体验过,旗下几台新能源车,保费普遍高出同价燃油车20%-甚至更多(体感)。10万元级别的零跑B10,首年保险费大约5500元;20万元左右的阿维塔06,算下来顶着8000元;30万出头的特斯拉Model Y L,大致接近9000元。换句话说,你花了大把钱买个电动车,跟买了辆油车比,这保险钱至少得多出30%左右(估算,样本有限)。这差异还挺扎心的。
说到这里,你会好奇:同价位的燃油车,保险咋就便宜那么多?以我的观察,燃油车保险套路相对成熟,零部件维修可替换性高,费用平摊下来算得明明白白。新能源车不一样,电池、电机这些一旦损坏,维修成本一下子飙升。你想象一下,燃油车大灯坏了,换个灯泡,一两百的事。但新能源车厂商现在流行的一体化长灯带,烧坏了,一条灯带修理费用轻松数千,且常常连带其他部件一起拆换——这就像你家水龙头坏了,顺带整套厨房都得拆掉重装,麻烦且贵。
更复杂的是,智能辅助驾驶系统、车机软件故障这些新玩意儿目前还没统一的标准判定。不同品牌的算法设计不一样,维修方经常得问三遍原厂、三遍供应链,用拼图拼凑合理报价。保险公司精算师们估摸不准风险,赔付率高成了硬伤。
我之前真以为新能源车主年轻,驾驶惯好,所以事故率应该低。错了,是我太天真了。其实35岁以下新能源主力买家占比高出燃油车14个百分点,多少司机开车经验没那么丰富,碰撞、小刮擦频发,理赔次数上去,保费自然跳涨。还有一点,新能源车因提速快、噪音低,行驶中外人反应不及时,倒也容易碰瓷。你猜这是不是科技太先进的反噬?我说的是感觉哦,没细想过。
我记得同事王芳说过一句话:不少新能源营运车辆投保时,却是当家用车投的保险,这坑保司很大。这错配的保费政策,让营运车承担的风险没被恰当反映,导致整体赔付率走样。结果,保险公司为避免亏本,要么涨价,要么拒保。
这拒保,你能想象吗?付航,一个做新能源轻型商用车的经销商跟我吐槽,以前保险公司还主动找门店推业务,现在得给他们‘好处费’才能出单,拒保甚至成常态。可惜政策上规定自主定价系数上下限,最高只能涨到1.4左右,涨完了还不够补亏,这是一种怎样的怪圈?你会选择买保险还是做赔钱生意?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商用新能源车的未来保险路到底在哪?(这段先按下不表)
前段时间我翻了下笔记,人保上海内部一位朋友告诉我,9月起自主定价上限微调到1.4,对部分车型或许会再涨点,但针对个人车主,尤其没出过事故的,保费大概率稳住。有位上海的新能源车主给我反馈,自己两辆车没违章没出险,车险费反倒从七八千降到四千多了(体感,非官方数据)。
不过别高兴太早,你商用新能源车的赔付真的不好控制。去年春节过后,新能源轻卡保险从1万跳涨到2万都有,为啥?维修成本高是最大原因之一——要么拆件贵,要么整车拆解,等于把车大卸八块卖零件,然后再拼回来。
比亚迪财险的做法挺有意思,他们自己有直营渠道,保险业务只给自己车,能把成本压下来30%左右。这就好比你自己修手机,零件批发价拿来卖,利润自然多;跟外面修手机摊头相比,皮厚很多。
我也听说特斯拉早早就开始谋划自卖保险,看来他们比很多传统车企眼光更长远。智能、软件主导的电动车,传统保险思路确实有点跟不上节奏。保险定价公式得重写,否则风险永远算错,赔付永远高。你说以后能不能有个结构性保险产品,专门为电池、电气系统定制?还是未来车企自己来卖保险,绕开传统财险公司?
我问过身边几个修理工,对新能源车维修评价换成一句话就是——真是烧钱机器。你要质保,非得去正规服务店扒皮皮,电池不小心剐蹭,十几万的维修费跳出来的时候我朋友差点哭。保险公司能咋办?保费赶快涨,自然挡人三分。
说实话,我自己对这些数据和现象也有疑惑,新能源车险涨价到底是市场调节,还是经营的无奈?新技术降成本是否真的能改变当前局面?保费涨高,会不会让不少真想买新能源车的人望而却步?毕竟,再多的补贴也抵消不了保险天价的压力。
很多时候,我们讲新能源车好,就讲省油、低排放、智能化,不讲这一摊隐藏成本,像是那条不起眼的修车票据,像朋友圈里那些被拒保的客户无助的截图。你想过没?哪怕新能源车架上再多智能芯片,保险公司的算盘捞钱也不容易。
晚上开车回家的路上,我突然盯着仪表盘的续航剩余,心里想,后保险时代的新能源车生活,会是什么样子?要不要把保险也智能化,动态调价,跟你的驾驶行为挂钩?这车险的是挑战,也是机会。
哎,车险那事儿,说不完,想问问你: 你买新能源车时有没关注过保费?你会因为贵的保费犹豫吗?在这条新能源车险的拉锯战里,下一个赢家可能是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