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小米SU7空车前进,手机误触成因,官方数据分析澄清

9月30号,山东威海,一台小米SU7在没有驾驶员的情况下,突然自己前进了几米,被车主拍下视频传到网上。这画面一出来,网上顿时炸开了锅,大家一下子开始怀疑:难道小米SU7会自己开车出门?汽车智能到这地步,咱们还能放心把车停楼下吗?

一开始,小米客服的态度倒还挺淡定,说很可能是车主用手机App误操作了,结果车主不买账,故意在网上放了监控视频,想给大家看看这事儿到底怎么回事。视频里一清二楚,看起来就是车自己动的,身边没人,车主说他根本没点手机。网友们议论纷纷,什么“自动驾驶闹鬼”、“智能汽车要成精”,各种脑洞都有。

威海小米SU7空车前进,手机误触成因,官方数据分析澄清-有驾

随着讨论越来越热,小米方面终于在10月3号直接介入调查。这一下,小米不仅查了车子后台数据,还和车主授权下把手机操作记录拎出来仔细查。结果很快出来了,小米通报明确表示,当时确实是车主的那台iPhone15ProMax发出了泊车辅助指令,这手机通过蓝牙和汽车连上了,误触发了小米SU7的遥控泊车功能。所以,车不是“醒了神”,是因为手机操作——或者说,是手机在兜里乱动,碰巧点到了App里的相关按钮,车子于是很配合地听了“命令”,自己出库溜了一小段。

威海小米SU7空车前进,手机误触成因,官方数据分析澄清-有驾

关于手机型号,小米客服最开始看到系统显示“iPhone16,2”,一时嘴快说成“iPhone16”,还让人误会是不是车主悄悄换了新手机。后来官方澄清,iPhone15ProMax的系统识别就是“iPhone16,2”,完全是型号命名的小插曲,和事件没什么关系。

说白了,这一出完全是个“高科技乌龙”。小米SU7的遥控泊车功能,专门设计给驾驶员站在车外时用手机App控制车子前进、倒退或者自动泊进泊出,不用坐进车里。原理就是说,手机和车要蓝牙连上,并且车主得主动点下App指令,车才会照办。这次误触,就是手机放裤兜里或者包里,莫名其妙点了那么一下。要是平时手滑滑个朋友圈,顶多发错了条动态,这要是碰上开车门、摇车窗还好,要是碰到动汽车——那可真是手机一抖,汽车就得响应,听话得很。

这事儿敲了个警钟。随着各家智能汽车越来越会玩,远程操控、手机App早晚成了标配。大伙看着高兴,用起来方便,但新麻烦也跟着来了。这不,躺着都可能“开了一次车”,谁都不想遇上。像这次这样,误操作就能让车动起来,瞬间让所有有App遥控功能的车主心里“咯噔”一下。

其实要防这事也简单。第一,手机别老随手丢裤兜、放包里,尤其手机解锁状态的时候。“手快有,心得更细”,一不小心误触摸,谁也防不住。第二,App不用就彻底关掉,别光是往后台一划。有些App虽然退到后台,但还是能唤起指令,关掉才安心。第三,多了解自家车的遥控功能,别看着是新鲜玩意儿就跟着别人尝试。你得知道它的安全机制、激活条件、操作流程,关键时候万一出事,别慌了手脚。最后,走进车库、靠近车辆时,想操作手机前最好先想清楚,蓝牙信号范围那么远,可别边聊微信边误开“遥控按钮”。

有些人担心,真要是口袋点错了关键位置,万一哪天手机App再偷偷升级,权限管理不够严,整出个“无人驾驶撞车案”,这责任算谁的?目前看,小米和其他造车新势力在智能遥控方面都加了不少多重确认,比如滑动确认、按钮弹窗等,避免误触。可再严密的设计,总有人会疏忽,手机包里乱晃、App留后台、权限乱开,没准哪天又翻车。

事件发酵到今天,小米官方出了详细公告,该查的数据都查了,最终也算把锅背清楚。实际上,这车没问题,是“手机立大功”。至于舆论,不少人说智能汽车早晚要经历这些叫智能风险的阶段。毕竟哪样新鲜科技不闹点乌龙才叫成熟?

威海小米SU7空车前进,手机误触成因,官方数据分析澄清-有驾

有人调侃说,这下车主得小心了,裤兜里面养只“遥控小精灵”,一不小心车就蹦出来了。再有人吐槽,现在智能车跟智能手机一样脾气怪,想安安稳稳停在楼下还得看手机脸色。其实,这种尴尬,将来可能成家常便饭。前有“隔空开门”,后有“手机一抖车出库”,以后会不会还出现“远程发车自己去洗车”的花样操作?大家脑洞大着呢。

对于小米SU7的这次风波,舆论本来挺尖锐,甚至有部分人担心是不是智能化太激进,反而影响安全。小米通过技术分析,直给结论,说到底就是“误操作”,并非车辆失控,这算是回应了大家最怕的问题。大部分人可能心里还是不太踏实,毕竟科技再进步,人有疏忽的时候,机器也会多一层风险。不过,从调查到回应、从数据溯源到机制回溯,小米这波处理倒也算利索。

威海小米SU7空车前进,手机误触成因,官方数据分析澄清-有驾
威海小米SU7空车前进,手机误触成因,官方数据分析澄清-有驾

当然,也有网友反思,智能车上的功能越来越复杂,是不是该给普通用户多一些直观的安全提示?比如App里干脆设计成必须人脸或者指纹二次验证,或者每次操作都得播报一声“确认操控”。这些建议倒是挺接地气,多加一点物理隔离、交互确认,总归不会坏事。

这一闹,其他智能车主估计也得提防点:那啥,车钥匙不一定最关键,手机要是“调皮”,你可能半夜被自己家的车吓一跳。安全这事儿,防的从来不止是外人,有时候还需提防自己和手机的误会。

有人戏谑,“以后手机卡顿别强行猛点,搞不好哪天点开车,回头一看车早开溜”。芯片不断升级,功能日益丰富,“遥控时代”才刚抬头,大伙可别太放心,别人常说“马有失蹄,人有失手”,互联网时代说不定还得加个“手机有乱点”。

归根结底,这事让大家更清楚一件事:智能汽车是把双刃剑,省事之余也考验人心细。谁都不希望哪一天因为手机手滑,成了居民小区的“自动驾驶实景秀”。科技是好东西,就是偶尔也会开个小玩笑,给你和你的车来次“异地分离”的小惊喜。

说到头,别让裤兜里的误触摸成了遥控汽车的“新钥匙”。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