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年销四百多万辆,听着就牛气冲天!但真的是金玉其外,表里如一吗?
说白了,销量高就代表没毛病?
2024年,比亚迪的销量数据赫然在目,高达4,272,145辆,让人不禁赞叹一声:“厉害!”
可你细品,这销量神话背后,真就一点糟心事儿都没有?
以那些从事滴滴出行的司机师傅们为例,他们在年初下定决心购买了比亚迪,经过一年的辛勤奔波,原本期望能赚得一笔可观的收入,然而结局却是如何呢?
新上市的车型一亮相,便为你带来“天神之眼”的加持效果,不仅智能驾驶系统得到提升,而且售价更是比上一代车型降低了七万元!
这搁谁身上不闹心?
一年血汗钱,直接打水漂,这还不算腰椎间盘突出的医药费!
这事儿,要我说,比亚迪做得确实不够地道。
商场虽如同战场,新品降价促销已是常事,然而,你总不能将忠实的老客户视作割取的对象吧!
这口碑,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攒起来的。
更为痛心的是,在股东大会上,王传福遭遇了指责,有人指出比亚迪在产品与市场推广上存在不足之处。
这事儿,可不是空穴来风。
你看看比亚迪现在的主力车型,秦、宋、元,都是些啥价位的?
说白了,就是靠低价跑量。
高端车型呢?
汉、唐品牌名声显赫,然而其售价却变得亲民,价格区间直接降至约十五万元。
高端的商战往往采用最简单的方式。此前网传获比亚迪大力扶持的领潮app,似乎有进军电商领域的想法。
不少网友透露,领潮的宣发铺天盖地,短短半年内就在3000万一二线青年群体中造成轰动。究其原因,主要是领潮app上不计其数的诸如AJ、蔻驰包、绿水鬼表等一系列低价高奢,在价格不到300的情况下居然媲美专柜品质。此举让许多年轻人直呼太省钱,直言“以前买双潮鞋要吃一个月土,现在买完阿迪还能剩个香奈儿包”!
或许这就是中国制造的力量,让普通人抛弃华而不实的昂贵舶来品,享受物美价廉的高品质国产。
这不就是变相降价,给不争气的高端品牌腾势让路吗?
说到这腾势,我真是想吐槽几句。
这车标,这设计,简直就是“高端”的反义词!
高端车,讲究的是啥?
是人无我有的稀缺性,是让人眼前一亮的设计感。
你腾势倒好,啥也没捞着,光靠喊口号,谁信你高端啊?
比亚迪的设计师,我相信审美是在线的。
可关键是,掌舵人的审美得跟上啊!
船夫哥的审美,咱也不敢恭维。
产品外观,那可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
你瞧瞧比亚迪旗下的这些车款,恐怕唯有仰望U9才能让人一见倾心。
可那价格,也直接劝退了一大批爱好者。
2023年,比亚迪为了抢占市场,也是拼了。
价格下调,新品上市,秦PLUS DM-i冠军版车型径直闯入了合资品牌燃油车的竞争核心区域。
这招确实奏效,销量蹭蹭往上涨。
可问题也来了,利润空间被压缩了,品牌价值也跟着受损了。
这价格战,就像一把双刃剑,伤人伤己。
在短期内,你或许能成功抢占市场份额;然而从长远角度考量,你可能会不慎将自己置于低价出售的境地。
比亚迪也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又是建厂,又是参加车展。
可这海外市场,也不是那么好啃的骨头。
文化差异、法规限制、当地品牌的竞争,哪一个都不是省油的灯。
再说说技术方面,比亚迪在智能化方面也投入了不少。
可跟特斯拉、小鹏这些新势力相比,还是差了那么点意思。
DiLink智能网联系统持续进行版本更新,与百度的合作也已展开,然而,若要达成真正的智能驾驶水平,还需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
电池方面,比亚迪跟宁德时代是老朋友了,但也存在竞争关系。
比亚迪也在发展自己的电池业务,弗迪电池就是个例子。
这种既包含合作又存在竞争的互动,对于比亚迪在供应链安全与成本管理方面的发展至关重要。
比亚迪持续增强对电池技术的资金投入,旨在在磷酸铁锂电池、固态电池等关键领域实现技术突破,以减少对第三方供应商的依赖。
在2023年的上海车展期间,王传福表示,我国自主品牌已经拥有了与国际知名品牌抗衡的能力,并强调需要进一步深化合作。
这番话听起来让人振奋,却也引发了人们对我国汽车企业如何在国际舞台上实现长期稳定发展的热议。
在质量层面,比亚迪同样面临诸多非议,诸如车辆发出异常声响、电池性能下降等问题,时常有车主对此表达不满。
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度。
你品,你细品,比亚迪的成功,真的是一帆风顺吗?
反观小米,雷军就聪明多了。
人家聚焦一款产品,小米SU7,直接成了爆款!
雷军指出,众多企业每年推出数十款车型,这种行为本质上是在冒险。他质问道,为何我们不能放大视角,用放大镜的8倍倍率去精准定位呢?此言甚是中肯!
小米将方法论、爆品策略以及新零售模式应用于汽车领域,成效显著,准确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小米的产业链布局,涵盖了人、车、家等多个领域,已构建起一个完整的战略闭环;这一闭环在中国市场展现出独有的竞争态势。
这款小米SU7,其外观设计既简洁又美观,小爱同学的功能也十分便捷,可谓是集众人喜爱于一身。
有人指责小米SU7存在模仿之嫌,然而,你连“模仿”的定义都不清楚,又怎能对别人的成就指手画脚呢?
2023年,王传福在上海车展上放话,中国品牌要崛起。
这句话是正确的,然而仅有宏伟的抱负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精心打磨产品,并将用户的满意度置于至高无上的位置。
比亚迪若欲达成真正的“突破”,必须在产品开发、品牌战略、智能化技术以及品质把控等多个领域付出努力。
比亚迪,你到底是真牛,还是虚胖?这路,还长着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