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深秋,凌晨两点。工厂外头,冷风混着亮晃晃的人影,有人在食堂边吞咽简餐,有人盯着自己面前那张临时招聘表,像在理解一道多年未解的方程式。厂区篮球馆临时被征用做面试间,球场中央,刚换下的灯光仍微微闪烁。招聘广告贴满了充电桩——技术与人力的焦灼,甚至蔓延到了电流每一寸流经的续航细节。
这不是一部工业悬疑剧的开场,而是蔚来逆袭252天的真实写照。十月第三周,蔚来第一次把“周交付量破万”的红线变成了现实——10600辆,离历史拉开一道口子。但问题才刚刚开始:销量能否撑起公司的盈亏平衡,品牌神话背后,隐藏着几道难解的题?
今年2月,蔚来的周交付量一度掉到冰点,甚至与“降薪自救”一同见诸坊间八卦。7个月后,它靠着主品牌蔚来、新生代乐道,以及试图搅局的阿尔卑斯,硬生生拼出一个品牌矩阵,顶住了外部的寒风,也迎来了产品和渠道的危中有机。主品牌维持在4000台出货,新晋的乐道L90成了闪电,单周逼近3500台。随便问个4S店的销售,“有现车吗?”——得到的回答往往是“得等,预定排满了”。旗舰ES8更是交付拍到明年,产能已然告急。
刨开表面的火爆,盈亏表的等式才是真正挑战。李斌定下了季度盈利的死线,15万台三个月要完成,不达标,就继续亏损。看起来像一场“端水大师赛”,每个环节只要掀一掀锅盖,立马窜出来的就是堆得高高的数据压力。合肥工厂目前的极限产能是5.6万台,目标与现实横着一条鸿沟。
有时我怀疑,新能源行业的“规模焦虑”,多少跟警方破案时的时间压力类似——哪怕线索和资源都更充分,嫌犯还没抓到,你就睡不安稳。换做车企,产能没法爬满,后面供应链一个螺丝松动都能让这条大船犯晕。电池、MCU、模组供应,每一个都是踩着钢丝走钢索。蔚来和宁德时代算是“老铁搭子”,但行业赌局里,赢家经常是一夜反转,谁都别说稳了。
而如果规模“过关”,第二道门槛才刚刚拉开——利润极限。业内通信经常是“定价艺术 vs 成本极限”,实际上,蔚来玩的就是“以价换量”。顶配车型ES8起售价直降10万元,乐道L90的BaaS方案再砍8.6万,无非就是用自己的一部分利润为市场补上最后的犹豫。这招和刑侦里的“诱供策略”异曲同工——主动让出先手,只为了压倒嫌犯最后的心理底线。
但真要行业冷静分析,蔚来最大的变量,其实不在于定价,而在于那条用近十年和几百亿砌成的“补能护城河”。3500座换电站,52%的旗舰用户因为换电体验下单,原本的“口号”完成了现实的高难度变现。高速公路、川藏线,甚至偏远地区,一条条密集电网不知不觉间已铺满地图。
李斌这些年其实也自嘲:“要重来,可能会先挣点快钱,先做增程。”但非要拍脑袋抉择时,他还是铁了心押注纯电。嘴上说增程是“重量浪费”“油箱摆设”,心里也知道,孤注一掷的好处和代价一样明显。今年前八个月,纯电汽车同比增速是46.1%,而混动车型则失速,所谓行业“拐点”,谁比谁更早踩中没人下绝对断言。
蔚来的换电网络看着像神兵天降,可资产折旧这把刀下得同样狠。从研发累计600亿,一年亏224亿,光换电站折旧账面都超158亿。记账口径要是稍微灵活点,还不知冷笑多少下。可以说,这条护城河既能护住江山,也拖得起锅。现在每个季度烧掉近50亿现金,即使刚融了10亿美元,存款272亿,看似过日子有余裕,一场严重感冒就能把积蓄烧光。
有人觉得,蔚来的周销售破万好比刑警侦破大案,“神勇”突出,可主角刚刚把入门谜面解出来,背后环环相扣的线索才吓人。季度15万交付、毛利17.5%、研发费用率、销管费都要精准卡控,最后再做一道盈利“四则运算”,模型里也只是理想条件下净赚4.3亿。如果任何一环出错,比如某个月产量只有4万台,毛利率回落到16%,亏损立马就成了问候语。
外部调研机构算得更冷,“盈利概率40%,甚至20%以内”,这些数字一沾上市公司股价,再大的热闹也能被现实一巴掌拍地上。换电网络和毛利,就像刑侦两把钥匙,谁先落空,门就打不开。
其实无论是侦查案件还是算商业账,没有哪一道推理能保证绝对成立。蔚来最重的负担,也是最大的亮点——强韧到能挨得住一季又一季的失败试错。越到这个份上,故事里的主角也未必只相信“努力就有回报”的童话,更清楚有些仗赢一场根本不算结束。
目前国产新能源,远没到笑傲江湖的时刻。李斌赌对了换电,不代表纯电的春天永远碾压一切。每一辆被交付的乐道L90背后,都是对未来的一次投票。但这些票最终能不能兑出盈利,或者只是热闹一场,还留给下一个季报定胜负。
世上多的是战术奇迹,少见的是持续盈利。蔚来神话能不能续写,恐怕连最冷静的行业分析师都不敢盖棺论定。你觉得,国产车真正的硬仗,是技术路线的孤注一掷,还是资本账本里的极限拉扯?你押哪边?
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