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维修单引争议,电池保险花样多,电费轮胎易忽略

买车这事儿,你说简单也不简单,说难吧,感觉又就是那么回事儿。

最近圈子里吵得不可开交,全是那条让人瞪大眼的24.4万维修单引起的,半辆新车的维修费,简直堪比“割韭菜”的神级操作,这种事儿直接把新能源省钱的美梦打得七零八落。

朋友群里有人直呼:“不是吧,这还省钱?省出来的是让你再买半辆新车吗?”你说心态能不崩吗?

新能源维修单引争议,电池保险花样多,电费轮胎易忽略-有驾

其实吧,每次看到网上各种“电车养车巨便宜”的巨幅广告,我就在想,这世界上真有那么好吃的“不花钱的午餐”吗?

10万公里,这四个字,看着好像很远,但其实对于那些天天拉活儿、上下班通勤的司机来说,眨眨眼就到了。

有人说,这才是买车后的“分水岭”,谁更省钱,谁更难受,哪个坑深,哪个省心,都躲不掉,要不说人生都得自己走一遍,买车也一样。

可明明新能源被吹成了“省钱救世主”,咋一到后期,大写的“韭菜”就贴脸了呢?

所以啊,咱就本着“拆盲盒”的心情,掰开揉碎地看看,这省钱背后到底都有些啥“暗黑操作”。

先说那张维修单,24万+,一辆才46万的车,修一次,半辆新车就没了,说出来都挺魔幻,能把买车的愉快瞬间变成“肉疼时刻”。

新能源维修单引争议,电池保险花样多,电费轮胎易忽略-有驾

难怪大家都喊着“又被骗了”,其实也不能全怪谁忽悠,毕竟宣传册上的数据,谁又会写上“后期维修这一刀”?直接埋伏了,没人能提前避开。

而且你仔细算,其实维修费用这玩意儿,跟买车时候的选项、用车习惯都有关系,不信咱就拉出来捋捋。

保险表面看着温和,实则刀刀见血。

这两年电车卖得火,保险跟火箭似的飙,平均贵了20%以上,听说有些车续保还能直接跳一个档,最高直接飙40%,真的是不疼不痒的挂着“新能源”标签多薅你几把羊毛。

谁还记得,刚没多久的时候,大伙还把新能源保险当“福利”,说便宜又潮,结果现在,越新越贵。

更坑的是啥?电池分种类,三元锂跟磷酸铁锂,光保费的差距就能让人挑眉头,磷酸铁锂保费比同等三元锂高出18%,维修要是出事儿,直接干到2倍多。

新能源维修单引争议,电池保险花样多,电费轮胎易忽略-有驾

深圳那位跑网约车的陈师傅,听说为了省点买车的钱,选了磷酸铁锂,结果这三年跟着电池一起“烧钱”,光修电池的钱都快赶上其他人三倍了。

这操作,哪怕你不是老司机,但凡有点数,都知道“便宜买到头,贵的在后头。”

这笔账,别说报出来,买车销售都不敢提。

有人说,“合着是交智商税啊?”其实说白了,交的是信息不透明的税,谁不想拿到明牌儿呢?

新能源维修单引争议,电池保险花样多,电费轮胎易忽略-有驾

电费这事儿,看着很有“幻觉感”。

家里有充电桩的,能做到一公里4毛多,确实比油费便宜。

但你以为这就是全部了吗?真要出门在外找快充,上海商场高峰期一度电顶到1块8,这价格能让你怀疑人生,充满一次差价咔咔上百。

有家桩的白天慢慢充,省钱真踏实,没有的就只能跟着商场价格高高低低地晃,慢慢养成“算计党”,路上只想着电量和充电钱。

新能源维修单引争议,电池保险花样多,电费轮胎易忽略-有驾

其实一年下来,光电费就蹭蹭往上走,多花的钱,一万起步,那点“省钱优势”,老早被吃了个干净。

这还不说有些快充对电池寿命的潜在影响,便宜没好货,道理在这儿通用。

电车保养便宜这事,专挑轮胎不说。

混动、纯电、燃油,表面上看,保养确实有差距。

电车10万公里保养不到4000块,很美好,但电车比油车重,起步又快,轮胎受的苦最懂,几万公里换一拨是家常便饭,累计下来,换一次就上万。

你要两次轮胎,差不多直接干掉混动车10万公里的总保养费,销售至今都没主动跟你讲过这笔隐藏费用,正常人第一次买车很容易漏算。

而且现在新出的电车追求性能,轮胎规格越来越“骚气”,价格也一路水涨船高,谁的钱不是钱啊?

至于混动,说是“中间智慧”,其实挺有道理。

一边是领克07 EM-P,平时上下班用电,周末跑高速用油,纯电续航够100公里,十年也就多花3万保险和保养,看着稳妥。

一边是红旗H5 PHEV,纯电能干到170公里,北京上下班一天电费才几个零头,高速油耗又能压下去,这个平衡点说真的,已经比单纯的电或者油更像会过日子的人选项。

其实,买车这件事儿,说白了摄影师都知道“找到适合自己的曝光值”,开车也是要选自己能hold住的那一档。

你如果一年就跑几千公里,而且家里充电桩随叫随到,那买纯电真的省心。

晚上插上充电枪,日常用电不到5毛一度,开着省事,保养也懒得去管,车就跟家电差不多了。

但凡你一年跑两万上下,隔三差五得上高速,情况就不一样了。

三元锂电池后期衰减,续航咋都撑不住,保险、保养、意外维修,慢慢把你之前省下的小钱通通收割回来。

来回来去一圈,感觉就是“你省的钱,保险和维修都给你安排好出口了”。

汽车买的是场景,省钱不是万能要素,工薪族用车和老板旗舰店用车,思路完全两样,没啥“一刀切”,更没法靠宣传片选车。

咱得承认一句,世上没有绝对的万能方案,车市里全都是“看你怎么用”,一句话就是“你怎么开,车就怎么花你钱。”

不少人还被“养车一年省出一辆新车”忽悠,其实养车是真省不出新车,顶多给你留下提前换轮胎或者保险的小惊喜。

当然,你要是执着于新潮,用车场景纯市区,又懒得加油,就干纯电。

要是日常混合路线,用车灵活,混动就是“中间智谋”,油电随切换,少了里程焦虑,花钱也稳。

燃油老牌选手,关键时刻可靠省心,好养活,坏了也知根知底,但后期油价涨得跟楼市一样,也是个心头病。

算来算去,谁都有自己的坑和奖池,看你能不能避过坑,捡到奖,养车理财这一套说到底还是没人能给你包赢。

不过,老司机们都懂,买车买的不光是省钱,更是自己的出行自由,跟家里生活节奏、习惯具体贴合。

最后,这话就给所有准备买车的小伙伴:别管外头广告怎么吹,厂商怎么盘,最终还是你拿实际情况把账本翻一遍,把用车场景写清楚,别想省下“天上掉下来的车”,实实在在养好自己那台才是真。

聊到这儿,估计有不少小伙伴都心里嘀咕着各自的买车算盘。你身边有没有被“省钱神话”坑过的小伙伴?或者你自己就有独到的养车秘诀?来评论区聊聊,咱们一起分享买车后的“那些坑”和“那些菜”。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